让中职生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2012-12-31 00:00:00林华君
考试周刊 2012年45期


  摘 要: 中职生的作文能力普遍偏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没有可写的材料。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活生生的生活,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提高作文能力。
  关键词: 中职生 作文素材 积累方法
  当前,中职生的作文能力普遍偏低,每次老师布置作文,大多数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很少能按时按量完成。即使能完成作文任务,也是比较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不是材料陈旧、缺乏新意,就是内容空洞、枯燥无味。经过了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没有可写的材料。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作文难就成为大多数中职生在语文学习道路上的精神负担,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文学概论》说:“文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1]可见生活的体验和生活素材的积累,是创作的源泉。因而,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真实的生活,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提高作文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树立作文的信心。
  总会听到一些学生埋怨:“我每天就是家里、学校两点一线,生活单调枯燥、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值得一写的东西。”单调平淡的生活就真的没有值得一写的东西吗?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吗?为了让学生认识这个问题,我首先让学生朗读著名作家刘墉的一篇短文《打与骂》[2]:
  我家的水龙头漏水,请工人来修。原来是因为里面的橡皮磨损,造成无法旋紧。
  工人把新的橡皮装入,并重新拧上水龙头,对我说:“以后关水不要拧得太紧,水正好止住就可以了!”
  “拧紧一点不是更好吗?”我问。
  “不!拧得太紧只会使橡皮磨损和弹性疲劳,反而容易造成漏水。”
  从此,每次我管教孩子,都会想到水电工的那句话。过严的管教,只可能造成孩子的习以为常、阳奉阴违,当孩子把打骂都看成家常便饭时,问题反而更多了!
  学生朗读后,我跟学生说:“这篇短文写的就是生活中一件非常平常的小事,从这件小事,作者悟出了管教子女不能过严的道理。记录平常的生活小事,发现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作者对生活关注与思考的结果。同学们是不是也有经历过类似拧水龙头的小事情呢?”学生听了都表示赞同。
  于是,我继续引导学生,从水电工的话中提炼出其他的话题,如“压力”、“压力就是动力”、“压力不一定是动力”、“适度”等。与这些话题有关的生活小事,其实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在我的点拨下,学生说出了如挤牙膏、吹气球、拉弹簧、放风筝、做运动等因用力不同而造成不同结果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只要有一双关注的眼睛和一个思考的脑袋,再平淡无奇的生活,也有值得一写的东西,而且同一件事物中还有可能隐含不同的道理,从而让学生跨越“无米之炊”的心理障碍,树立起作文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作文素材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抱怨生活单调枯燥,没什么东西可写,并不是真的没什么可写,而是不善于去观察生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去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等。引导学生写自己的事——过去自己的经历,现在自己的生活学习故事,自己对将来的构想憧憬;也可以写身边熟悉的人的事——家人、老师、同学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为人处世、道德品质,家人、邻里、师生、同学各自融洽或紧张的关系;也可以写见过的自然景物——日出日落、阴晴圆缺、蓝天白云、山川湖泊、花鸟虫鱼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就可获取丰富的直接生活经验,不愁笔下无“物”。
  当然,“生活”并不单指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还包括学生间接获得的生活经验,如阅读书籍报刊、观看电视新闻等。间接的生活经验,能开阔学生的精神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库。
  三、培养学生养成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
  学生有了丰富的直接与间接的生活经验,为作文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中职生由于作文能力比较低,作文时往往只停留在经历了什么而写什么的层面上,缺乏深入思考,不善于从中发现事情的本质,提炼观点。因而,作文如记流水账,因为没有深度而缺乏感染力。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
  首先我让学生再次朗读前文所举的例子《打与骂》,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的写作“套路”——先记录事情的经过,然后揭示了自己的“发现”。
  其次让学生学习“大作家”(刘墉),用“小作文”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一次经历及感悟。下文是一个学生所写作文的片段:
  前几天我到某银行汇款,柜台的窗口前各站着一个人在办理业务,而有些人坐在大厅的椅子上。我直接走到其中一个人的后面站着,心里正在庆幸不用排队很久,突然就感觉后面有只手在碰我的肩膀,我心头一怔,猛地转身,一个身穿保安服的大叔说:“要排队!”我一急,没好气地反问:“我不是在排队吗?”“拿号了没有?按号办理,不用站在这里等。”我还是一头雾水,没好气地问:“拿什么号?”保安大叔继续给我解释,让我明白了已经改变了排队的方式。但我还嘴嘟囔着:“上个月我来这里,也是直接到窗口前排队的。”好像是要为自己刚才的“无知”找回点面子一样。
  我按保安大叔的指点拿了号,谢了大叔,坐在大厅的椅子上等待,但心里觉得不是滋味,为刚才对保安大叔的无礼貌。保安大叔的提醒本是好意,就因为让我吓了一跳,就被我嚷嚷,真的是好人难当啊!
  在这个生活小片段中,作者记录了事情的经过,然后检讨了自己的无礼貌,又发出“好人难当”的感悟。有叙有议,使所记的事情因有一定的“深度”而显更得有意义。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套路”,只不过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学习的例子而已,并不是让学生一定按照“套路”一成不变地去作文,否则,作文会被“套死”。
  四、鼓励学生坚持记录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人对经历过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记忆会越来越模糊,甚至遗忘。学生要从生活中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最好用笔把它记录下来,以便随时翻阅。正如俗话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光凭记忆不如用笔写下来牢靠。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锻炼良好的表达能力。
  教师布置学生对生活进行记录时,一开始要适当降低要求,由短到长,由易到难,有话则多,无话则少,循序渐进;而且形式要灵活多样,如周记、日记、时评、影视文章的观(读)后感等。总之,允许“百花齐放”,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乐写、能写。在学生写后,教师还要尽可能及时地批阅评价。评价时既要正视学生的无知与浅陋,又要谅解学生的不会与错误,以表扬激励为主,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扬起自信的风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泼地流个不歇。”[3]学生要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生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王一川.文学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2][美]刘墉.萤窗小语[M].桂林:漓江出版社出版,2006.
  [3]叶圣陶.过去随谈[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4]熊淑萍.慧心掘“源”,让作文水到渠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2):30.
  [5]韩雪梅.生活作文的源泉[N].学知报,20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