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文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敏于发现,注重引导学生去接触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语言,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在奇思妙想中成长,在“打破常规中”一步步地走向真知。
关键词: 创造力 思维方式 《苹果里的五角星》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亮点之一。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怎么去发现、去汲取、去探秘、去创造……
一、别出心裁,挖掘珍贵资源。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课前我让学生在家亲自体验一下切法,学生们大都从苹果里找到了“星星”。课上都迫不及待地向我展示他们的成果。突然,一阵叫嚷声引起了我的注意:“老师,小晴的苹果里没有星星。“咦?这是怎么回事?”我快步走到小晴的跟前,她一脸茫然,不知如何是好。同学们也纷纷涌了过来。我凑近一看,原来她没有拦腰切,而是另一种切法——穿过核倾斜切开。我再一看,竟然发现了新的图案,不禁惊喜,立刻举起这半个苹果问:“你们看,这像什么?”“四叶花!”有个同学脱口而出。我说:“我们尝试了两种切法,怎么就没想到这种切法呢?但是你们谁也没有想到吧?这居然也是个美丽的发现啊!还真亏了小晴的这一切法呢!”小晴骄傲地笑了。
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只有承认儿童的创造力,才能谈得上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所以,我们要真诚地与学生生活在一起,敏于发现,善于引导,积极地将学生的独出心裁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
二、紧追“枝节”,感悟创造力。
学习语言是一个由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我们总是习惯于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来组织教学结构,用教师的分析讲解来挤占或取代孩子的主体感知。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我一改往日的习惯,注重引导学生去接触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不失时机突破关键词。我先请一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这位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流利通顺,可惜漏了一个“竟”字。当其他同学指出少读一个字时,我没有批评他“读书要仔细”,却抓住这样一个“枝节”展开讨论。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话音未落,几十只小手一下子举起来)
生:她读得不好,少读了一个字。
师:(故意问道)她少读了哪个字?
生:她将“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读成“这鲜为人知的图案有这么大的魅力”,少读了一个“竟”字。
师:(把目光转向读书的学生)这个“竟”字在句中很重要吗?有这个“竟”字与没有这个“竟”字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生:“这个‘竟’字是表示出乎意料。在这一句话里它表示苹果里隐藏的‘五角星’是‘我’没想到的。”
师:那么这个“竟”字能不能丢呢?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大家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生:不能丢,因为这句话是“我”由横切苹果产生的感触。
师:“我”感触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生:苹果里隐藏的“五角星”这个秘密是传到幼儿园的,幼儿园的阿姨又传给“我”,“我”又传给大家的,证明它的确有很大的魅力。
生:从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还能说明是一种创造。
(课堂气氛顿时热闹起来)
师因势利导:创造力是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边读书边讨论。
(经过一番讨论后)
生:这个“竟”字不能丢,它使“我”感悟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如果没有这个“竟”字,也就没有这样的感触了。
“一字不宜忽,语语悟其神。”我紧紧抓住契机,作适当的点拨,一方面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对“竟”的品味理解,思前想后,勾连思考,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另一方面虽未批评那个读书漏字的学生,但在“竟”字能不能丢的问题中,提出了“学会识字读书,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的要求,做到了点石成金。
三、链接生活,发现创造源泉。
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两个问题:“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1.学生搜集资料:我借助媒体(查阅资料)很容易找到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但是对他的信息我还不是太清楚,不过,我有信心去走近他。(大家向他投去赞扬的目光)
2.学生交流反馈
生:苹果横切比拦腰切从外观上显得美观。
生:苹果横切比拦腰切分得公平。
生:苹果横切是一种习惯,而且顺手。
师: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缺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也就缺少了创造和发明。所以,打破常规思维,或许就能展现你的创造力。
本课的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在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的传统性课堂中,我们常常是墨守常规,不敢越“雷池半步”,致使我们的学生按部就班。如今,我们不妨“打破常规”重新审视课堂,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在奇思妙想中成长,在“打破常规中”一步步地走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