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论辩的力量

2012-12-31 00:00:00云红
考试周刊 2012年45期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修辞论辩中长期被忽视的信誉论辩、情感论辩概念。信誉论辩和情感论辩是修辞论辩不可或缺的成分。当对立观点平分秋色,不分轩轾,处于胶着状态时,这两种论辩往往起到区别胜负的至关重要作用。本文对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这两种形式的论辩进行文本分析,彰显修辞论辩的力量。
  关键词: 修辞论辩 奥巴马就职演说 信誉论辩 情感论辩
  1.引言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学者们从政治学、社会学、语言学、传播学和修辞学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修辞学者们着重对其演说的修辞策略、修辞风格和修辞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正如梁文道(2008)所言:“奥巴马的胜利是修辞学的胜利,是源远流长的修辞学在新媒体时代的复兴。”但是,文献检索中,笔者未查到有关修辞论辩在其演说中起的至关重要作用的认识及分析。本文拟用修辞论辩理论,从劝说、认同和听众中心论角度,对奥巴马就职演说成功因素之一——修辞论辩进行剖析,彰显修辞论辩的力量。
  2.国内外论辩研究简介
  古典西方修辞学对演说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往往遭遇“狡辩”、“美化”的瓶颈。二十世纪中叶兴起的新修辞学突破了传统修辞学的“美化说”、“技巧说”等修辞观的局限,将修辞看做人类一种基本的社会行为,强调修辞的主体性、社会性及互动性。新修辞学对演说的研究因此突破了传统修辞学中的瓶颈,从语言分析扩展到对一切具有潜在论辩效果的象征手段的研究。修辞论辩理论作为新修辞学理论的新型内容,是一种极具解释力的修辞研究范式。
  新修辞学的代表人物是比利时哲学家佩雷尔曼(Chaim Perelman),代表作为《新修辞学:论论辩》(1958)和英国哲学家图尔明(Stephen Toulmin),代表作为《论辩的使用》(1958)。这两部著作对论辩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西方学术界,论辩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学者从各种角度提出研究模式,如约翰逊(Ralph Johnson,1980)的非形式逻辑,伍兹和沃尔顿(John Woods & Douglas Walton,1989)的谬误论,威廉德(Charles Willard,1989)的社会认识论,艾默伦(Frans H.van Eemeren,1992)的语用—辩证法,蒂得尔(Christopher W.Tindale,1999)的修辞论辩,等等。
  国内学术界“对于新论辩研究的译介和独立研究,迄今为止却还极其有限,这自然不能不令人之感遗憾”(汪嘉斐,2003,Ⅰ)。为数不多的对之进行译介及研究的学者有施旭(1992)、刘亚猛(1995)、胡曙中(1999)、樊明明(2003)、温科学(2006)等。其中,樊明明先生对修辞论辩的机制进行了独立的深入研究。
  3.修辞论辩定义
  修辞论辩可定义为:“在不确定条件下对论题、主张进行合理维护的一种言语实践,旨在说服受众,赢得他们的认同,促使其采取行动。”(樊明明,2005:31)。修辞论辩是人们的一种日常性的言语活动和社会活动;修辞论辩是对论题进行合理维护的一种实践,它抛弃了形式逻辑中“分析”、“证明”的概念,承认论辩结果的或然性;它将论辩的合理性与一定范围内盛行的标准和道德规范联系起来,认为论辩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具体情况,包括他们的价值取向,只要赢得他们的认同,论辩便是可接受的(樊明明,2003:109)。
  修辞论辩应当采用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两种论辩推理手段,应当综合演绎和非演绎的所有推理方法,综合理论推理和实用推理的所有方法。由于我们身处的世界是一个或然性的世界,修辞论辩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证明论题的“真”,更重要的是一切以听众为中心,说服听众相信论题的合理性,促使其采取行动,即听众中心论。综合运用理性论辩(包括逻辑理性论辩和修辞理性论辩)、信誉论辩和情感论辩的诸多手段是修辞论辩的必然选择(樊明明,2005:34)。因此,修辞论辩由理性论辩(包括逻辑理性论辩和修辞理性论辩)、信誉论辩和情感论辩三部分组成。
  演说就是一种论辩,“演说人的演说论辩可能正是针对反对者的某一观点进行的”,因此,“修辞论辩是一种交互式论辩”;演说者和听众“存在一种‘隐形’的交互式对话”,虽然演说者无法听到听众的意见,“但演说者要对听众可能产生的疑问、反驳、不同观点进行辩解与论辩”(樊明明,2003:79),演说者必须对听众“隐形”的声音作出相应的回应,才可能说服听众接受他的主张及观点,才可能成就一次精彩的演说,所以说,演说中的修辞论辩是隐形的,但其力量不可小视。
  由于篇幅所限,笔者仅选取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作为语料进行修辞论辩分析。
  4.就职演说内容简介
  2009年1月20日,全球十五亿人观看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其再次展现了锐不可当的辩才和口才。奥巴马开篇对国家当前形势进行了比较冷静客观的分析,指出美国对外正卷入一场与恐怖主义的长期战争,对内正陷入因少数投机者贪婪和一种集体的麻痹大意而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对于经济问题,政府和每个美国人都面临一个“需要责任感的新时代”。奥巴马强调政府采取实用主义立场,放弃美国传统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分歧,好的政府是能够保证民众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政府。对民众而言,奥巴马强调在这个“能够定义一代人的时刻”,共渡难关需要每个人发扬“服务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外交理念上,他表示要通过合作和对话解决分歧,也表示要坚决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毫不留情地打击恐怖主义和“敌对国家”。他呼吁加强与其他国家间的合作与理解;在赖以成功的价值观上,奥巴马强调勤奋和诚实、无畏和公平、宽容和好奇、忠诚和爱国。每一个美国人都对自己、对国家、对世界负有责任,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找到自我,这是美国的自由和信条的真谛。
  5.就职演说修辞论辩建构
  总统就职演说的目的是激起听众热情,说服听众接受其政治主张,使听众认同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美国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政治家,如林肯、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他们成功的一个因素在于激情四射、富有号召力的演说。在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演说直接关系到能否感动民众、取得共鸣。笔者认为奥巴马就职演说的成功与奥巴马卓越的修辞论辩的运用密切相关。西方修辞思想传统认为,事实依赖雄辩、雄辩可以在事实造就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以下对此篇演说的修辞论辩做文本分析。逻辑理性论辩属于平时使用较多的论辩形式,而修辞理性论辩也是日常较容易被意识并被使用的,笔者在此不做赘述。本文着重分析信誉论辩和情感论辩这不大为人所意识常常被忽视的,却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两部分。
  5.1信誉论辩
  奥巴马就职演说使用了信誉论辩中的诉诸本人信誉的论辩、诉诸第三者信誉的论辩和降低第三者信誉的论辩三种形式。
  5.1.1诉诸本人信誉的论辩
  亚里士多德说:“演说者要使人信服,须具有三种品质,因为使人信服的品质有三种,这三种都不需要证明的帮助,他们是见识、美德和好意。”(亚里士多德,1990)演说者因为缺乏见识就无法提出正确的见解,虽有见识但缺乏美德就不可能把他们的见解说出来;即使有见识有美德,但没有好意,也不肯费心地把知道的说出来,因此,如果演说者同时展示出这三种品质的话,就必然使听众信服。而奥巴马就在这次演说中看似不经意地就展示了这三种品德,无形中增加了听众的信服度。在演说之前或之间,听众在心中就会想知道奥巴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见识如何,他的品德如何,以及他是否有诚意与决心,而奥巴马在演说中针对听众的隐形问题一一作答。
  从“我们将建造道路和桥梁,架设电网,铺设承载我们的商务和把我们紧密相连的电子通讯网络”到“我们将恢复尊重科学的传统,利用高新技术的超常潜力提高医疗保健质量并降低成本。我们将利用太阳能、风力和地热为车辆和工厂提供能源”,展示了奥巴马对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环保方面的通盘考虑;从“为了我们,他们奔赴疆场,英勇捐躯,长眠于康科德、葛底斯堡、诺曼底和溪山”到“正如在阿灵顿(Arlington)公墓长眠的阵亡英雄在漫漫岁月中的轻声呼唤”,表现了奥巴马对地理对历史等的博学多才,以及其借鉴了罗斯福在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发表的就职演说中稳定人心的做法,对罗斯福“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句名言进行了新的演绎和诠释,这无一不显示奥巴马的见识卓越,令听众信服。
  奥巴马的美德在这句话中尽显:“我们不会在价值观念上退缩,也不会动摇捍卫它(指宪章)的决心,对于那些妄图以煽动恐怖和屠杀无辜的手段达到其目的的人,我们现在就告诉你们,我们的意志更加顽强、坚不可摧;你们无法拖垮我们,我们必将战胜你们。”这句话既表现了奥巴马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对先辈定下的宪章的尊重,又体现了他不畏险阻,带领人民勇往直前、战胜困难,重塑美国的勇气及美德。
  演说中随处见其好意:“如现在应是我们让永恒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时候,应是选择创造更佳历史业绩的时候,应是将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崇高理想向前发展的时候:上帝赋予所有人平等、所有人自由和所有人充分追求幸福的机会”。“从今天起,我们必须振作起来,扫除我们身上的尘土,重新开启再造美国的事业。”比比皆是,令听众随时感受得到他的诚意、昂扬斗志、带领美国人民奋斗的决心。
  以上三个方面是奥巴马演说中典型的诉诸本人信誉论辩的例子,很好地起到了打动听众的效果,从而树立了一个锐意改革、人民至上的新一代美国领导人形象,使演说具有强烈的煽动性。
  5.1.2诉诸第三者信誉的论辩
  奥巴马就职演说诉诸第三者信誉的论辩选用诉诸专家、权威信誉的论辩的形式。因为专家、权威有着强有力的专业支撑,而所谈对象的品质效应与诉诸本人信誉如出一辙,起到异曲同工之妙。演说中,“用《圣经》的话说,现在是抛弃幼稚的时候了。”这句话诉诸西方宗教中最神圣的篇章——《圣经》,《圣经》说的话,有谁不觉得是对的呢?“上帝赋予所有人平等、所有人自由和所有人充分追求幸福的机会。”此句来自《独立宣言》,而《独立宣言》一直被美国人民信奉为治国之本,是不可动摇的,由此,民众更增加了对奥巴马的信任;“建国先贤面对我们难以想见的险恶局面,起草了一部保障法治和人权的宪章,一部子孙后代以自己的鲜血使之更加完美的宪章。我国的开国元勋决定向人民宣读以下这段话:‘让我们昭告未来的世界……在这个酷寒的冬季,万物萧苏,只有希望和美德坚忍不拔……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受到共同危难的召唤,挺身而出,奋起迎战。’”这句极具号召力的引语来自美国的建国先驱之口,能不令民众们感动而随之行动吗?
  5.1.3降低第三者信誉的论辩
  降低第三者的论辩通过将第三者描写成愚昧的、持有偏见的、自相矛盾的人,因此使其名誉尽丧,从根本上否定他们说的话,目的在于说服听众,而不是第三者。降低第三者信誉的论辩和诉诸本人信誉的论辩相反,有理有据地把其中不可信成分转移到自己的主张中,以此增加自己的可信程度。埃默伦将此种论辩总结成三种形式:怀疑第三者的技能才智问题;质疑第三者的观点动机;试图指出其言行矛盾以摧毁其可信度(Eemeren,1992:111)。
  奥巴马在说到“有人怀疑我们的雄心壮志——他们说我们的体制不能承受太多的宏伟规划”时,他坚定地下此结论:“他们的记忆是短暂的,因为他们忘记了这个国家已经取得的成就,忘记了一旦共同的目标插上理想的翅膀、现实的要求鼓起勇气的风帆,自由的人民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创造力。”这是诉诸怀疑第三者的才智问题,既然脑子不好用,记性不好,又何以能相信他们的话呢?“那些冷眼旁观的人没有认识到他们脚下的大地已经移动——那些长期以来空耗我们的精力的陈腐政治观点已经过时。”这句话说明第三者的动机不纯,不代表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和道德观,所以他们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增强可说服力。指出第三者的言行矛盾最好的体现在于这句话:“对于那些依靠腐败、欺骗、压制不同意见等手段固守权势的人,我们提醒你们:你们站在了历史错误的一边;但只要你们放弃压迫,我们将伸手相助。”奥巴马暗示表面上表示为大众利益,而实际上采取的手段是腐败的、欺骗的,这样的后果只能是:民众将毅然地抛弃他们。由此,引导听众相信他的才智、他的动机,以及他的言行一致,以博得听众的认同。
  5.2情感论辩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谈到情感论辩的作用:“当听众的情感被演说者打动的时候,演说者可以利用听众的心理来产生说服力,因为我们在忧愁或愉快、友爱或憎恨的不同情绪时所下的判断是不相同的。”由此可得出结论,从说服力的角度来说,情感论辩丝毫不亚于理性论辩。樊明明指出:“情感在人的道德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确的情感本身就是好的品质的一个方面(2003:169)。”奥巴马就职演说采用了两种形式的情感论辩:诉诸动机的论辩和诉诸怜悯的论辩。
  5.2.1诉诸动机的论辩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1987)一书中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等:基本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这五大类需求是人们做出决定采取行动的动机。那么,奥巴马根据民众的需求,相应地进行演说与呼吁,以期引起民众的共鸣。
  在满足民众基本需求方面,奥巴马如是说:“(政府)是否能够帮助人们找到报酬合理的就业机会,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费用适度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否能够确保他们在退休后不失尊严。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就要向前推进。如果回答是否定的,计划和项目必须终止。”这段话掷地有声,烙进听众的心里,因为这是他们最关心的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承诺。由此,可以引起听众的注意,激发听众的感情,给其留下深刻印象。
  在安全需要方面,奥巴马指出:“作为公共资金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承担责任——明智地使用资金,抛弃坏习惯,在阳光下履行职责——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恢复人民对政府的至关重要的信任。”这段话给予民众极度的信任感,因为阳光的承诺给民众带来的是心理的安全感,以此起到经济危机时期稳定人心的作用。
  在归属感及爱的需求方面,人们渴望生活在朋友家庭及社会的关心下,也有需求给予爱。奥巴马在下面演说中满足了民众的这种给予爱的需求。“对于贫困国家的人民,我们保证同你们并肩努力,为你们的农田带来丰收,让清洁的用水取之不竭;使饥饿的身体得以饱食,使饥渴的心灵受到滋润。”“我们希望他们了解:凡追求和平与尊严的国家,以及每一位男人、妇女和儿童,美国是你们的朋友。”听到这句话,作为美国公民的听众肯定会为自己是一位美国公民而骄傲,因为他们的总统呼吁大家精神层面上的需求——给予爱(爱的要求有两种:被爱和给予爱),因此,听众会用行动给奥巴马的说服力加分。
  自尊需要是一种对于成就、优势、胜任、自信、重要性,以及荣誉的欲望。奥巴马用这句“今后,让我们的后代子孙如此评说:我们在遇到考验的时候没有半途而废”,把民众的自尊需要调出心灵、激起回应。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人的潜力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得以实现。奥巴马说道:“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开创负责任的新时代——每一位美国人都需要认识到我们对自己、对国家、对全世界都承担着义务。对于这些义务,我们并非勉强接受,而是心甘情愿主动承担,同时坚信我们为艰巨的使命付出一切,没有任何事可以如此满足我们的道义感,也没有任何事能如此体现我们的特性。”这段话充分肯定了民众的美好愿望及不辱使命的能力,给人以崇高的境界,由此,激起听众心中的激情,朝着奥巴马指明的前方道路和变革方向,心甘情愿地付出。
  5.2.2诉诸怜悯的论辩
  诉诸怜悯的论辩是一种通过打动听众的怜悯心左右他们的判断,以达到说服的目的。奥巴马的一句“如同我父亲出生地一般的小村落”不知打动了多少人。如果这句话出自一位普通民众之口,就不过是寻常之言、普通事实而已,但这句话出自美国总统之口,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丝毫没有要把自己和民众拉开距离的感觉,反而强调自己和普通民众一样,显得格外真诚,这就是诉诸怜悯的论辩在起作用。正因为奥巴马是总统,他的地位与这两句话反差较大,因而能引起听众认同他的真诚。
  6.结语
  奥巴马就职演说的成功在于修辞论辩的力量,“奥巴马的胜利是修辞学的胜利”。奥巴马抓住了修辞论辩的精髓——听众中心论——让每个听众都感觉奥巴马是对自己在劝说。随着演说的推进,听众心中不断闪出的疑问、反驳等都被及时有效地做出了回应,即劝说。要将这种劝说做得准确、做得到位,就要对修辞论辩里的三部分——修辞理性论辩、信誉论辩和情感论辩了然于胸。理性论辩解决听众逻辑理性的问题——可行;信誉论辩解决听众的心理因素——可信;情感论辩解决听众的情感偏向——可接受,而可行是基础,可信与可接受才是影响论辩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我国现阶段教学和科研的注意力都在逻辑理性论辩上,而忽视了修辞理性论辩、信誉论辩和情感论。逻辑理性是根本,但修辞理性论辩、信誉论辩和情感论辩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辩论中最能使人区别胜负的因素。所以教学中应对于修辞论辩的可行、可信、可接受性进行常规的实践训练,研究者应对修辞理性论辩、信誉论辩和情感论辩三部分有机结合进一步探讨,培养出思辨能力强又具有说服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Eemeren,F.H.van.,Grootendorst,R..Argumentation,ommunication,and Fallacies:A Pragma-dialectical Perspective[M].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2.
  [2]Johnson,Ralph H.,Blair,J.A..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Informal Logic[A].The Generaliz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C].Ed.J.A.Blair & R.H.Johnson.Point Reyes,CA:Edgepress,1980.3-28.
  [3]Liu,Yameng.The Dilemma of Argumenta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Engagement in Philosophical Debates[A].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gumentation[C].Ed.Frans H.van Eemeren et al.Amsterdam: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Argumentation,1995.
  [4]Perelman,Ch.,Olbrechts-Tyteca,L..The New Rhetoric:A Treatise on argumentation[M].Notre Dame/London: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69.
  [5]Tindale,C.W.Acts of Arguing:A Rhetorical Model Argument[M].Sunny Press,Albany,1999.
  [6]Toulmin,S.E.The Uses of Argu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8.
  [7]Willard,Ch.A.A Theory of argumentation[M].Tuscaloosa: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1989.
  [8]Woods,J.,Walton,D.N.Fallacies:Selected Papers,1972-1982.Dordrecht/Providence:Foris Publications,1989.
  [9]奥巴马.奥巴马就职演说全文.http://www.america.gov/st/usg-chinese/None/None/20090120132232abretnuh0.422497.html,2009-01-20.
  [10]樊明明.修辞论辩的机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
  [11]樊明明.修辞论辩与非形式逻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31-34.
  [12]胡曙中.美国新修辞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3]梁文道,奥巴马的胜利是修辞学的胜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