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时节,寻些有花的诗来读,在一片姹紫嫣红里,读到一首《感怀》:“草色青青忽自怜,浮生如梦亦如烟。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感慨于诗作者袁机的宽容与执着。
时光裹挟着一段段往事流逝,也许从心底来说,我们都是愿意留下满庭的花香在记忆里的,但每份记忆不会都是繁花似绵,花香四溢的,要不怎么会有那渐行渐远的脚步?风吹花落,爱已成殇之时,执着并不一定会带来圆满。袁机的执着,就亲手把自己送进了火坑。婚前,在高家因高绎祖品行太差,本着不耽误她的本意要求退婚时,她天天抱着那块定亲的金锁痛哭,认为女子只能从一而终,一定要嫁入高家。婚后又一再的忍让,任由高的打骂,甚至火铬,直至性命不保时,才被父亲接回家,由官府判离。袁机用血泪换来一块贞洁牌坊,别说现在的人为之不值,就是当时她的兄妹都同样为之婉惜。
执着在这里,只换得声声叹惜,当断不断,遗憾更深。可叹她在听说高绎祖已逝的消息时,抚着一身旧伤,却仍吟出“只记花开不记年”的诗句,此时让人痛惜的是她的宽容。
袁机的命运与她熟读的诗文有关,与她对封建礼教的愚忠有关。因为读了书,深陷于“节义”二字,才误了自己。不过,抛却那不值得的执着,她那从诗文中学来的宽容之心,真是非平常读书人能拥有的。常常一段感情的结束,都与一个伤痛有关,是选择因伤成仇,因爱成恨,还是抚平伤口,对过往心存感激,重新开始生活?袁机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她选择用任花开花落,顺其自然的心态,接受事实,最多也只是将她在家人面前掩饰的寂寞,无法排遣的悲伤写在诗里。我想也只有她这种心地仁慈的人,才善于删除伤心的情节,复习浪漫的爱情,对过往选择性地遗忘,才能写出“只记花开不记年”的名句吧。
岁月更迭,我们是不用做袁机那样的烈女了,只是应该懂得,世事如烟漂渺,一辈子很短,与恨为伴的日子看不到花开。既然曾经爱过,就记着爱里的那些鸟语花香,橙红紫绿吧。那些曾经的,生命里的喜悦,会芬芳我们的一生,温暖每一个花开的时节。面对伤痛,留一些温暖的刹那在记忆里,用一片馨香漫过仇恨不更好吗?
其实袁机对高绎祖也不是没恨的,但她更懂得忘记。恨往往是由爱转换而来的,爱是需要感情的事,其实恨又何尝不是呢?人生这么短,爱都不够时间,再恨就来不及了。
爱不在了,那就不如让我们相忘于江湖,各自陌路,从此只记花开不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