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那么,生存于世的我们,则是这个舞台上的一名演员了。
既是演员,人人不都在演戏吗?都在演戏,又有多少真实性可言?既无真实,那我们不是生活在虚幻之中吗?由此推之,可见人生就是演戏这句话是多么偏颇与谬误了。
人人都不愿演戏,都希望以自然和真实面对人生,都追求一种无挂无碍的自由与洒脱。
当然,这不过是一种美好的向往而已,而生活却并非如此。
生活除了享受、美好与自由之外,还存在着苦难、沉重与多重限制、束缚的一面,它是美与丑、轻与重、享受与折磨、自由与约束等相互交融的复合体。
一定的约束与规范如道德公理、法律法规等无时无刻不在限制着个体的生命,人们无法超越它们,因此,不得不压抑生命的本能与欲望生存于世。
既有压抑,就免不了表演,做出一种演戏的姿态。
这就是说,生活中不可能没有表演。但是,我们又不能把生活当作一场演戏来对待。
于是,适度表演就应运而生了。
所谓适度表演,就是有控制地表演。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控制,真不知会干出多少有损人格与尊严的蠢事出来,比如欲壑难填、粗俗不堪、狂放不羁等等。人在这些方面都需要控制自己,有所节制,表现出文雅、礼貌与道德。
其实,我们人人都有表演的欲望,比如说,出门时总要将自己打扮修饰一番;在情人面前把自己最好的方面展示出来;在上级与领导面前显出自己的勤勉能干;在公共场所显出自己的卓尔不群……这样的表演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文明的一种象征。
因此,我们不能把一切表演全盘否定,如果全盘否定,也就是否定了文化。说到底,文化也是一种表演,一种有规范的仪式由适度的表演来予以体现。
问题的关键是,人的表现哪些是自然的流露,哪些是适度的表演,又有哪些是纯粹的表演呢?有没有一个标准来衡量与取舍?
回答自然是肯定的。这衡量的标准取决于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进步。
自然的流露是率真与纯朴,如果过于泛滥,必得由适度的表演予以框定;纯粹的表演是造作与虚伪,应由返朴归真的自然流露予以纠偏。任何事物,都不能极端化,否则,也就走向了它的反面。
适度表演,是社会本身、社会规范与社会文明对人们的一种要求。我们不能一谈表演就全部视之为虚伪与做作,也不能在追求自然、返朴归真的旗号下放任自流。
适度表演,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与氛围,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能干、漂亮可爱、文雅谦恭……一句话,它能使我们变得更加文明。
放松自己
常言道,做人难,难做人。人活在世上,的确不容易。不说别的,仅吃喝拉撒这几项内容,要说多复杂就有多复杂,要说多困难就有多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该要耗去人生多少宝贵的精力和时间!
可人毕竟不是动物,除了吃喝拉撒睡这几项活命的必要条件而外,还得劳动、工作、思想、创造、娱乐等等。特别是生活在今天的当代人,活着就更不容易了。在单位上班,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得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下级之间的关系,时刻注意自己的“光辉形象”。既怕别人背后议论你,更怕哪个居心叵测的小人暗中“使绊子”铲你一脚,总得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才是。下班回家,开车的怕堵车怕违规罚款,坐公交的怕拥挤也怕小偷,骑电瓶车、自行车的更怕撞车出意外。到了家中,又换了角色,成了父亲、母亲,或是丈夫、妻子,也许是儿子、女儿,琐碎的家务似“一地鸡毛”,总得收拾收拾才像话;在外面即使有天大的委屈与不顺,在家里也得深藏于心,露出一副笑脸才是。家庭家庭,必须充满温馨与宁静,才算得上一个像样的家庭呀。到了晚上,又得想着干干第二职业赚点儿钱。单位的那几个破工资,能干点儿什么呀?社会现代化,家庭、个人也得现代化才是,这就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没有房子连做梦都想着要买房,有了房子得装修,装修得考虑弄得富丽堂皇一些;有了普通电视还要买平面液晶电视,有了一般手机还得考虑买多功能的苹果iphone,有了照相机还想拥有摄像机……这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即使个人想满足,可大家都在一个劲地奔“小康”,你又不缺胳膊短腿,又不比别人愚笨,干吗别人能够摩登化,你就不能现代化?有朝一日,当你拥有了这一切,又会不安分起来,心里充满了新的骚动与躁动、渴望与需求、刺激与冒险,想赚更多的钱啦,想住更高档的新房啦,想当更大的官啦,想找潇洒漂亮的情人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一想就想出许许多多的美妙来,结果弄得整夜“烙烧饼”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那身下的“席梦思”,可就成了真正的席梦思了。好不容易合上眼皮,恍兮惚兮地向梦乡进发,可设置的闹钟或手机叫醒铃声突然大作,你惊得赶紧从梦中返回现实,缓缓睁开迷蒙的双眼,哦,原来天已大亮,又得振作精神去上班了……
瞧,咱们今天的现代人就是这么个活法,你说复不复杂?这么样做人,哪有不难的?比古人不知要难多少倍呢!
其实,这么累、这么难地活在世上,也不能怨别人。要发牢骚、要骂娘,第一个对象便是你自己。有人说,人生成就是一个贱坯子!说这话的人多少算得上一个参悟了人生的人。是的,人很贱,这许多许多的苦呀、累呀、难呀,说到底,都是自己找来的。所以,我很佩服并信奉林语堂先生享受人生的观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这短暂而难得的人生中,再去自寻那许许多多的烦恼与痛苦,不是太对不住上帝恩赐给咱们的几十年光阴吗?
将人生视为一种享用,把生活当作一门艺术,我以为首先得放松自己才行。怎么个放松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看书,古人对字纸、书画之类的东西很崇拜很迷信,对读书这一项,也搞得很严肃很正经,得焚香净手、正襟危坐、捧卷阅读才行。其实这样很累,没有必要去如此这般地折磨自己。我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是躺在床上,旁边放一杯清茶,随意读来,沉浸其中,其乐也融融。再拿人的欲望来说,它像一个深渊,是没有止境的。人没有欲望固然不行,但欲望太多太盛了,便会生出些许邪恶,作茧自缚,真个陷入深渊了。古人说,知足常乐;又说,无欲则刚。仔细揣摩,都是些颇富深刻哲理意味的名言警句。当代人生活节奏很快,像上满了发条的钟表,“咔嚓咔嚓”或者“嘀嗒嘀嗒”地走个不休。这快与慢也是相对的,难能可贵的是,在匆忙中偷闲,在急迫中放松,在紧张中惬意。
需要指出的是,放松并不等于放任、放纵与松懈。放松自己,是人生的一种技巧与艺术,能使人进入一种最佳状态,达到享受人生的最高层次。其实,不管干什么事情,太紧张了都会慌乱无措,难以获得成功。唯有放松自己,运动自如,才有可能达到竞技的良好状态。这跟练气功是一回事儿,首先得放松自己,然后进入游刃有余、优哉游哉的“逍遥”境界。
输的艺术
在形形色色的竞争与比赛中,人人都渴望战胜对手,成为一个赢家。
可事实并非如此,赢与输、胜与负总是相生相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成为赢家与胜者,总有失利之时,常胜将军关羽不是也有败走麦城落马生擒之日么?胜败不仅乃兵家之常事,也是人生之常事。输并不可怕,也不可耻,输之可怕与可耻在于输了志气输了信心,输得一蹶不振心惊胆战。只有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这输,才算是输出了水平,输出了学问,输出了一种别致的风采。
也许是受了“胜者王侯败者寇”这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人最怕输,对输具有一种无法克服的恐惧,真可谓谈“输”色变、望“输”生畏。
而最怕输的往往最容易输。
对输,得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才行。
输的承受能力,主要表现为三个字:输得起。
一个输得起的民族,才是成熟的民族。
对于个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输得起,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
既要输得起,首先得有一定的资本和实力才行。一输便稀里糊涂,不可收拾,肯定是不能上阵对敌竞争的。输得起的资本与实力既表现在物质方面,也反映在精神与心理方面。物质雄厚,输一点儿无关紧要,稍事调整,重整旗鼓,便可转败为胜;物质匮乏,输得一干二净,也不可怕,只要猛志固守的精神尚存,有朝一日,也可登上赢者宝座。由此观之,输的精神与心理承受能力至关重要。
欲提高这种承受能力的心理素质,关键也在于三个字:不怕输。
竞争时,一心想着要打赢对手,吃掉对方,如此固然能提高斗志,但免不了出现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倾向,容易暴露弱点,反为对方所败。
竞争时,若首先想到了输,为输作了准备,留了后路,便能做到进退有序,无懈可击;还能放开手脚,进入最佳竞技状态,将生命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如此,常能出奇制胜,挫败敌手。
一个聪明的竞争者还会巧妙地利用“输”这一形式,把“输”作为一种策略,比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撤退,或做出失败的假象诱敌深入迂回包抄予以歼灭等。拳头的收回是为了更加有力地打出去,具有谋略的输也是为了更好地战胜对手。
因此,输也是一种艺术,一门深奥的学问。
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没有战争的枪林弹雨与炮火硝烟,但明里暗里的竞争与比赛从不间断。比如加工资,有人加了,有人没加,这没加的人便是输了;比如评先进,有人评上了,有人落选了,这落选的人就是输了;比如参加某项活动,有人获了一等奖,有人只得了个三等奖,相对来说,这获三等奖的人也算输了……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如果这些输了的人便撒泼耍赖,嚷着非要给他加一级工资不可,或者到处造谣中伤,攻击那个评上先进、夺了一等奖的人,恨不得立即将人家拉下“马”来心理才得以平衡,这样的输家,不是太小气太卑鄙太可笑了吗?
有赢便有输,有胜就有负,此消彼长,循环不已。今日失利,焉知明日不赢?那些通晓输赢辩证法的人,不会因为一点儿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也不会因为一时之得失而耿耿于怀,更不会因为某种形式上的失败而委靡不振。
输,对于那些成熟的人来说,不啻为一种优美动人的仪式。他们输得潇洒,输得痛快,输得精彩,令人回肠荡气,击节赞赏。
只有那些输得起、不怕输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胜者与赢家!
为自己高歌与悲泣
现代人毕竟是现代人,具有多种复杂的情感、多重矛盾的心态。现代人置身于过去与未来的坐标点上,在新与旧、美与丑、善与恶等无数相生相克、相互缠绕、相互搅动的二极旋涡中翻卷浮沉、痛苦撕扯,不免做出各种各样既可笑又可敬,既可悲又可喜,既渺小又伟大的挣扎姿态。
面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如浩瀚无边的大海,高耸连绵的群山,我们的心灵,自自然然得到超脱与升华,物我归于同一,滋生出一种博大与崇高之感,融百川海洋于胸怀,“欲与天公试比高”。但是,也会在转瞬之间无可名状地跌入自卑自怜的深渊:在这雄伟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多么渺小无力呀!为了展示人类的伟大,我们竭尽心力,不惜挖掘内在的潜力,以聪明、智慧、才能建造起令古人不敢想象的无数高层建筑以及规模宏大的工程。在这些堪与大自然媲美的人造自然面前,我们的内心得到平衡。于是,不禁为人类的成功与伟大而欣喜而陶醉。然而,当我们将视点转向自我这单一的个体时,内心的孤独及个体的微小又引发了人类原始而本能的恐惧,以一种陌生而怯懦的眼光打量着这些亲手建造的巍峨工程,对朝露般转瞬即逝的个体生命悲悯哀叹,在对永恒不朽的追求中艰难而痛苦地挣扎不已……
这是一个个相互缠绕、困惑苦恼、绵延推进的怪圈:面对成功,我们喜悦,充满自信,眼里的世界明媚光亮、风采动人;有成功就有失败,当失败的阴影罩在头上,我们悲哀,为自己的无能与无奈长叹,世界变得阴晦黯淡,充满凄风苦雨;在对失败的不甘与藐视中,我们又奋而振作,以气吞山河之势全身心地投入未来,成功的高歌已隐隐嘹亮于不远的前方……现代人的情感、心理越来越丰富而复杂,越来越细腻而微妙,无端的愁绪烦恼、悲天悯地与莫名的自信伟岸、欣喜豪迈会如变幻不定的云烟在我们心头飘忽聚散。
这,便是现代人独特的心灵之路!
这是否无法超越的一个又一个怪圈?有没有什么解脱之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清明宁静的心境而今安在?佛的大彻大悟,禅的烟消云散日月现,实在是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至境,何不追寻而遁入其中?
现代人置身于躁动变革的时代,面对的是需要创造的世界,也是日益文明且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人性化的世界,那清澈澄明、宁静幽玄的境界美则美矣,于现代人而言,却是可望不可求,可求不可即的境界。
现代人注定了要在怪圈的炼狱中煎熬挣扎,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也是一条充满希望与新生的道路。
那么,面对人生面对大地面对天空,我们何不来一番真正的潇洒,值悲泣处则哑嗓,当高歌时且引吭,痛痛快快地生活,大大方方地挥洒,无私无剩、无怨无悔地献出自己的所有。
痛苦,不可或缺的享受
就一般情况而言,笑声是高兴与快乐的产物,哭声是痛苦与难受的反应。婴儿从母腹降临人世的最早反应与动作,便是踢舞四肢哇哇大哭,因此我们有理由说人生之初,便充满了痛苦与难受。并且,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痛苦总是不依不饶地相随左右,直至生命的终点。
痛苦可分为两种,肉体的与心灵的。
肉体的痛苦,源自身体遭到外部物质的打击或身体本身的病变;心灵的痛苦,则是外部信息对大脑的刺激或身体内部神经系统的紊乱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大多情况下,肉体痛苦与心灵痛苦交织在一起,难以严格划分。
有痛苦,便有欢乐。它们相依相伴,形影不离;又互为反正,水火不容。这二者之间,若让人们选择,肯定会发出同一个声音:欢乐!
是的,人人都愿生活充满阳光,欢乐常在。
然而,讨厌的痛苦总像一片阴影,挥之不去;又像一根藤蔓,缠绕人生,无法避开。
因此,我们无法不接触痛苦。既然经常接触,就得好好打量它,认真审视它,公正评价它才是。
人生若永远充满了欢乐,活到老,笑到老,不是太单调了吗?有痛苦来调剂调剂,增加一点儿新的刺激与体验,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痛苦,能从人们常常忽略的角度验证生命的存在与希望。能够感受肉体痛苦的人,证明其生命依然存活于世;能够感知心灵痛苦的人,说明他至少还没有达到麻木不仁的程度,仍憧憬着新的生活与未来。
痛苦,可使一个人变得坚强起来。若永是欢乐,人生将如温室中的鲜花,一遇严霜,便会夭折。时时经受痛苦的磨练,生命将更加坚强旺盛。
痛苦,是人生成熟的催化剂。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是生活的痛苦使其早熟。经常感受痛苦,搏击人生的风浪,将使你变成一个技术高明而娴熟的水手,很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之舟。
痛苦,是文学艺术常常关注的对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内心常在撕裂的痛苦中挣扎,表现出一种病态的美感;希腊雕塑作品《拉奥孔》,主人公拉奥孔被毒蛇缠绕所表现出的强烈痛苦,却给我们一种审美的愉悦。痛苦在文学艺术的聚光灯下,常给我们美的享受。
痛苦,可以净化人们的灵魂。积极进取的人生,每一次痛苦都是一次升华的过程,灵魂在痛苦的熬煎中一步步迈向纯粹、洁净、灿烂的美好境界。
……
关于痛苦的公正说法,我们还可举出许许多多。
既然痛苦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就没有必要躲避它,害怕它。你越躲避,它越是紧紧地缠绕着你,束缚你的手脚;你越害怕,它越是无孔不入地侵袭你,使你防不胜防。
面对痛苦,首先要正视它,要有勇气迎上去,或与它交锋,或与它对话,或与它交融。
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完成某项使命,有人甚至人为地制造痛苦,以磨砺斗志,激发活力,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便是如此。
就痛苦本身而言,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人的身体、心灵如刀割,如锯磨,如火烧……实在难以忍受,又不得不忍受这巨大的摧残。漫长的痛苦过程一旦消失,便有云开日出之气象,眼前将是一个更加明朗亮丽的世界。
忍受痛苦的过程需要毅力、决心与气魄。三国时代关云长刮骨疗毒,那该是多么残酷而痛苦过程呵!可关羽竟在随意的谈笑间,从容自如地度过了痛苦的难关。莫非他不是凡人,没有疼痛的神经与感知吗?非也!因为在刮骨疗毒时,他心里想着的是袭取樊城、攻占天下,帮助刘备恢复大汉江山,所以咬咬牙,忍一忍,也就挺过来了。
如果我们把痛苦当作一种别致的享受,把痛苦的过程看成是一种升华的手段,把痛苦的终点视为幸福的乐园,又有什么样的痛苦不能忍受、不能克服、不能战胜呢?
责任编辑/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