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新课标要求,本文分别在整合教材、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师生角色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出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些因素。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重要因素
一、整合教材,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生源以及教师本身的不同,所进行的教材取舍也不尽相同,但要坚持的原则就是依据教学现状、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和整合。对过于复杂的练习和活动、不要求掌握的词汇、语篇、背景材料等知识进行删减。例如教师对课文中听力问题设置难的要进行改编,调整成较容易的选择题和填词来完成。教师还可以根据社会生活、教学进度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对某些内容提前或推迟上,顺序可以灵活掌握,也可以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优化教学效果。
人教版模块3的Unit2 Healthy eating 的Learning about language(P12)中,要求学生用所给的食物名称造句,表达对各种食物的喜好。因为这一内容不仅和本单元的话题紧密联系,也和同学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除了让学生完成任务外,我还对内容进行深化,补充了一些菜肴翻译的基本原则,并让他们根据这些原则翻译一些常见的食物和菜肴。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能自己翻译蛋炒饭、清蒸鱼、板鸭、烤鸡等,这让他们颇有成就感,学习兴趣自然大大提高。
另外,在该模块Unit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中,教学材料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在程度较好的班上增加了分角色朗读这一活动。在课堂上,我请两组同学来朗读,接着观看相关电影片段,再让同学分角色朗读,他们就能模仿着表演,这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在程度较差的班级就删减这一活动,以免打击他们的信心。同样道理,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较容易和有趣的相关内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深入了解高中新课程的特点和变化,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二、科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 学习方法的指导
(1) 备工具书。在学外语时,工具书主要是指字典和语法书。字典是学生随时求教的“第一老师”,学生对一些词和句子有疑义和问题时就可以查阅,没问题也可看看一些词义和例句,这样不断积累就会扎实基础。同样,语法书也能帮助学生学习,学生根据老师归纳的语法规则进行练习,逐渐领会其用法。
(2) 笔记摘抄。这主要就是要让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纠错本。当老师上课讲解课文等内容时,学生就要把重点内容记下并整理,平常对做过的题目和考卷中的错误进行订正,并把薄弱知识摘抄到错题本上,之后可以复习加以巩固。
(3) 预习课程。不管是词汇、语法还是课文,学生都要做到事先预习,把重点和疑点标注,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听课以提高学习效率。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先完成一部分练习,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做到一步领先就可以达到步步领先。
(4) 及时复习。学生在一天中要学很多科目,每个科目都有作业,任务较为繁重,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复习,把当天老师讲的内容掌握就的及时复习巩固,消化当天老师讲的重难点,每天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学习英语,吃透教材,每篇课文要完全理解,掌握句型结构,多读、多听、多背、多写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切记要多背美言美句,背100个单词不如背10个句,背10个句子不如背100个词的小语段。所以多背课文很有好处,可增强语感。
(二) 激发学习兴趣
(1)情感教学,活跃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不断鼓励和帮助后进生,对后进生要帮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帮他们补缺补漏。把学生分成几组,让每个学生参与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氛围。多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放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2)多种评价,激励奋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的任务在于确定任务,以充满激情的活力感染学生,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合作、感受成功;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让学生卸下对考试结果过分担忧的包袱,让他们重视过程和享受过程。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态度、行为表象、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等多种评价的做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激励学生奋进。
三、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新课标要求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状。教师应把主角地位让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进行教学。教师的职责要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同学生一起商讨和解决问题。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学生个性的觉醒,才能解放学生的潜能,教师要把“给学生压力”变成“给学生动力”,由“牵着孩子走”变为“推着孩子走”。美国的学者罗伯特麦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六种因素: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因此教师应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
参考文献:
[1]陈琳,程晓堂,高洪德.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杨亦青(1968-),女,福建尤溪人,三明一中高级教师,福建三明第一中学,主要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