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杂志》与中国抗战

2012-12-31 00:00:00赵川
群文天地 2012年12期


  《东方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行量大影响深远的综合性期刊,它于1904年3月11日创办刊于上海,1948年12月终刊,历时45年,中间四次因故休刊,其中1941年12月至1943年3月因为日本侵占香港而休刊的时间最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东方杂志》积极关注中日战争,提出许多救国建议,研究抗战时期杂志关于抗日的文章,对于了解当时的情况有重要意义。
  一、对战役战况的报道
  抗战开始后,《东方杂志》就连续不断的对中日军队之间的战况进行报道介绍。“七七”事变爆发后,对发生的原因及其真相都作了精细说明,对事件发生后中日双方的谈判经过及各自的态度进行了报道,述说了平津失陷的大体经过。对平津失陷后进行的南口战役作了真切的记录。南口战略地位要,日军对南口各阵地不断攻击,双方伤亡惨重,“我军王仲廉师五二九团罗珪芳部浴血奋战,全团殉国,团长以下无一生存。南口已陷于腹背受敌之危机,我军正在补充整理,再图反攻也。”但8月25日南口失守,27日张家口陷落。之后,日军把主力集中于平绥线,9月6日敌以万人,向我平绥线天镇袭犯,用毒气射击,使我守兵李团全部殉难,天镇失陷,九月十三日我军退出大同。九月下旬,日军在平绥线上分两路进击,一路攻卓资山,一路越杀虎口进攻凉州。“敌人攻陷原平以后,战事已入于胶着的状态。敌人决心攻山西,我军也决心守山西,因此常发生激烈的战事。而十月十五十六日,忻口西北大白水一役,尤为激剧,我军长郝梦麟师长刘家祺旅长郑廷珍等皆壮烈殉国。”1938年2月23日,国民党空军远袭台湾日军台北及新竹机场,炸毁敌机四十余架,炸毙日军数十人,此役震动日本上下。
  二、 分析时局
  对于“七七”事变的发生,认为前途很难预料,并对事件的发展结果提出了五种可能:(1)日军无条件撤退,恢复本月七日以前之状态。(2)日方撤军有所依据,不致过分难堪。(3)战端继续扩大,我方胜利,协同停战。(4)战斗继续,日军占领卢沟桥后停止进攻,我方也暂停行动。(5)日本必欲达到其侵略目的,我国坚不退缩,致军事范围日益扩大,待最后之胜负作解决之准备。等到“八一三事变”的爆发,认为已经是全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了,经过近一个月的抗战,我们最后的胜利是有把握的。南京陷落后,认为对中国的抗战前途没有影响,一是我国首都早经迁渝,二是南京重要建筑物及官署等亦早已焚毁,日军占领后必无可得。三是蒋介石告全国,表示誓死抗战,南京的失陷“是我国抗战新阶段的开始”。日军占领南京后,其第二步,是夺取徐州这个交通要道,进而侵占武汉,逐步完成其征服中国的野心。
  广州、武汉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杂志认为在军事上丢掉几个大城市,不能打击民族抗战的信心,且更加坚决的抗战到底,最后的胜利是中国。
  三、抗日建议
  抗战时期,对于处于民族危亡的中国,杂志同仁积极献言建策,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主张。在抗战初期认为国民应该有以下的态度,能免于国家灭亡:第一,民众要服从于政府的命令,才能有效抵抗日本侵略。第二,要有牺牲的精神,贡献财力物力进行战争。第三,认定抗击日本这个主要的目标,不再与其他国家产生矛盾。第四,勿做汉奸。第五,勿骄勿馁,不因战事胜利骄傲,也不因战事失利气馁。认为最重要的是军事问题,其次是外交问题。关于外交,指出“布置有方,措施得当,小则足以影响前线,持久抗战,大则可以使敌孤立,自增国际地位”,因此,一“应认清日本为我唯一之敌人,其他各国皆为我友,…避免主义之战争,…否则将引起局外之敌人,酿成外交上进退维谷之势。”二要“说明我国抗战之立场,使各国明了此次战争之真相。”揭露日本的残暴罪行及虚伪狡诈心理,希望他们帮助中国打击日本。
  抗击日军是需要强大财力的,杂志提出:首先“防止现金的逃亡和分散”,采取严厉的措施,集中全国的金银,收归国有,控制外汇,不但购买外国物资便利,而且可以加强国内金融的稳定,发行更多的法币来调动财力。其次是征税和举债,“先债以适应战费的紧急要求,济征税收效的缓慢。以税为偿还基金,减轻通货膨胀的威胁和战后财政上的困难”。还介绍了五种特殊的财政手段:“(1)增发纸币。(2)独占某种企,或行公卖。(3)办理强制的社会保险。(4)强制的摊捐派赈,或实行征发和没收。(5)强制人民加入官业的股份”。对这几种财政方法进行了评价,认为在这严酷的战争时期实行是必要的。
  对于农业也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后方应开垦土地,扩大耕地面积,以补充战区耕地的损失,并由难民耕种。其次,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及种子者,金融机构应该及时提供资金帮助。最后,安排难民进行耕种,既可使难民有生活的着落,也可使农业得到丰富的劳力,促进农业的发展。
  抗日战争的胜利,须有广大妇女的参加,应该使妇女运动促进抗战的进行。杂志建议:建立全国妇女的统一战线,普遍地进行妇女的组训工作,帮助政府建军,开展优待抗战军人家属与遗属运动,进行慰劳和救护伤兵工作,努力救济与教育难民妇孺,训练女间谍,建立与扩大妇女战地服务组织,加强对于国际妇女的宣传,切实保障和改善劳动妇女的生活。
  四、 对日军在沦陷区统治的揭露
  平津陷落后,日军就采取各种手段强化统治。“采取了两种毒辣的措施,以巩固它非法的占领。第一,利用汉奸,建立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的毒计。”第二,“滥捕虐杀我国的爱国份子和无辜的人民。”并列举数例事件,揭露日军对平津民众进行的屠杀,抨击日军的暴行。上海沦陷后,仅一个多月,妇孺死亡就达三万五千余人,而这只是慈善组织收容死难者的统计,其他未统计者必定极多。占领南京后,日军疯狂屠杀中国军民,总计被残杀者35万多。
  (作者简介:山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