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网球运动员击球速度的探索

2012-12-31 00:00:00常胜欣徐星陈茜
群文天地 2012年14期


  摘要:训练观念是直接支配训练活动的思想,是理论指导训练实践的中介,是推动运动训练突破的支点,是推进运动训练变革的先导。网球运动在我国竞技运动领域属落后项目,想要取得比赛成绩有较大突破,教练员、运动员必须学习先进的训练观念,训练指导思想。本文从提高击球速度的训练观念着手,分析探讨我国网球运动训练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网球运动;击球速度;训练观念;速率;探讨
  前言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突破和20(拓年澳网女双夺冠,将我国网球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境地。更可喜的是,在这样的时候我国网球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没有松懈,反而更加勤勉的态度来认真思索我们在体制、在训练、在观念上。的一些问题,毫无疑问,如此求真务实将引导我国网球运动事业走向崭新的高度。
  一、问题的提出
  在击球速度上与世界上一流选手存在的差距,反映了我们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说明我们对基本技术动作的原理和训练要求还认识不清,在技术动作的掌握上存在着问题;另一方面是我们对提高击球速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要求标准不高。目前在我国网球教练员对提高击球速度的问题存在下面二种主要看法:
  (一)身体素质的差别
  大部分中国运动员目前平均击球速度确实与欧美选手存在较大差距,但中国最优秀的女子选手和亚洲最优秀的女子选手击球速度都是非常快的,特别是底线击球与欧美优秀选手的速度差距并不大。也只有在基本速度接近的前提下,才谈到变化的问题。变化是在同一级别选手中进行的,级别相差大的选手依靠实力已经可以取胜。
  (二)结合中国运动员身体素质制定相应的特色技术
  首先防守反击的打法已经逐渐被当今网球运动发展的潮流所淘汰,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无论是成年还是青少年,防守反击的打法越来越少。国际网联二级教练员培训班导师弗兰克来华讲课时曾明确指出:目前国际上的主要战术打法以底线为进攻型、全面进攻型和发球上网型为主,而防守反击型的打法已经很少了。如果以借力反击为主,那谁首先发挥进攻速度,又如何谈得到积极主动抢攻在前,发挥前三板的抢攻作用。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再借力反击,那对运动员击球能力的要求会更高。在低水平的较量中防守反击类型大多可以取胜,而高水平选手之间的较量则肯定是主动发力抢攻在前,主动压制对手的运动员取胜,这也是世界一流选手与一般选手之间的最大差别。
  二、认识提高击球速度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职业网坛优秀运动员的击球速度越来越快,他们寻找一切机会,积极主动抢攻,击球速度成为他们争取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网球运动员的主要技术都是在动员全身力量参与的情况下全力挥拍完成的,因此每一柏击球力量都非常大,速度非常快(个别技术动作,如网前反弹球、放小球、防守性的挑高球等除外)。在整体打法中谁快谁主动,谁放慢谁被动,越是关键的时候越要敢抢攻。越要敢搏。网球技战术打法中的快,一方面来自迎上抢点快,一方面来自击球速度快。网球技术的运用需要成功率,但成功率一定是在击球速度很快的基础上的成功率。大部分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竞争,都是建立在相同级别的基础上,个别情况除外。如果我们运动员的击球速度与世界上的优秀选手极别差太大,就根本不可能与他们竞争,或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大部分中国运动员不能全速连续发力击球,击球不实,平均速度慢,喜欢借力打球。这除了造成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十分被动外,更重要的是还造成运动员训练、比赛中的精神集中性差,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好,对抗能力差,尤其是不注意加强心理对抗;步伐移动慢,场上节奏慢,全面身体素质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
  三、提高击球的绝对速度,建立板板发力的概念
  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绝对击球速度,在运动员的击球中,一定要提出一个板板发力的明确概念。树立板板发力概念的前提是,针对一切能来得及主动做动作的来球。板板发力不仅仅指底线正、反手抽球,除个别击球动作外,大部分击球动作都要板板发力,用全身的力量去击球,在击球中适当加进旋转,以提高成功率。例如正反手上旋高球,必须依靠全身的力量增加旋转,才能打出过网高,落地前冲快的破网过头高球,用力不充分就变成一挑高球。再比如,运动员运用反手削球,这个动作也是要全力发力的,因为只有通过增加旋转,才能控制球的过网高度,加大球落地后的急速下坠前冲,增加攻击性,否则就是送给对方的机会球。
  四、小结
  (一)在快速发力击球的训练中,必须注意加快步伐移动,步伐是快速击球的保证和前提。
  (二)防守反击的战术必须有,必须用,而且在比赛中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应成为主流战术打法,不能成为首要提倡的战术打法。
  (三)比赛中的有些来球是可以或必须借力打的,但本文论述的是主动或相持中的击球。主动或相持中的击球,必须强调主动发力,特别是在对青少年选手的基础训练中,更要明确主动发力的概念。
  参考文献:
  [1]赵用强.青少儿网球运动员决策速度和准确性的年龄差异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08.
  [2]尤莉蓉.浅析网球运动中的速度与节奏[J].科技信息,2011(4).
  [3]黄建军.对网球运动中“低重心准备”的多角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