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讨论了各方对关联理论的观点,首先介绍了黄衍、姜望琪的评论和质疑,然后指出各方的回应,最后关联理论的否定之否定发展规律。只有在各方不断批判的基础上关联理论才有所发展,才证明其理论价值。
关键词:关联理论;不可证伪性;否定之否定
一、引言
语用会话含意理论从Grice的合作原则到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1986),经历了近30年的历史。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问世,提出了与交际和认知有关的关联论还不足二十余个秋,但正如斯波伯和威尔逊所说:“《关联》首次出版9年以来,它所提出的交际理论得到了广泛接受,也招来了众多批评和误解。”(Sperber & Wilson 1995:225)判断一种理论是否成功,我们以为主要看理论自身的解释力、被人们的接受程度以及该理论的后续发展情况。这么多年来关于关联理论的意见和观点褒贬不一,这正好证明了这种理论的生命力,具有继续研究的价值和潜力。其中,否定关联理论的要数黄衍(2001)和姜望琪(2001b,2002)。
二、黄衍对关联理论的评论
黄衍(2001)扼要介绍了关联理论内容和存在不足,几乎持否定的意见,主要认为关联理论“不可证伪”(non-falsibility),算是一种“因错而‘对’”(‘right’ for the wrong reason)的理论,并总结了RT与其他新格莱斯语用理论的6大区别(转引侯国金, 2008:115)。斯波伯和威尔逊曾指出:
关联原则不存在任何例外: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传递一个关联假设。(Sperber & Wilson 1986:162)
在黄衍看来,如果关联理论是一种不存在任何例外情况的概括,那它就不会被任何反例所驳倒。这样,在缺乏经验性证据的情况下,人们很难对关联理论的中心内容做出评价,更不用说会证明它假(falsify)。如果关联理论不能够被证明会假(也就是说,如不存在任何不能被关联理论解释的语言现象),那么关联理论的整个理论框架就不符合Popper(1973)提出的关于科学理论鉴定的最起码的标准,即那些基于经验的理论(语言学正好是这样的理论)其正确性只有可能受到反驳,而不总是予以肯定。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除非关联论能够被证伪,否则关联论的理论宣称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一座空中楼阁罢了。(Huang 2001:7)
三、姜望琪对关联理论的质疑
姜望琪(2001b, 2002)也对关联理论进行质疑,说至少RT作者们“承认了关联原则有不同种类这个事实”,并且其单一性(用一条原则解释所有的事实)神话彻底破灭,“其诱人的魅力也就不复存在”。姜(2002)认为,“单独一条认知原则可以取代合作原则及其各项准则的想法,被证明不够现实”,反对“符合最佳关联假定的第一解读=正确的解读”这一公式。
四、各方的回应
对于黄衍的上述批评,关联论的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很快就做出了回应(何自然 & 吴亚欣, 2004)。看过黄衍的文章后,多年致力于关联论研究的西班牙阿利坎特(Alicante)大学的宇斯博士(Francisco Yus)在回应中陈述了他的观点。他指出,我们不能草率地根据Popper的标准来否定关联理论,因为它是纯理论性的,或者可以说是依靠直觉做判断的,缺乏经验性证据,不能够被证伪。所以,宇斯认为,尽管无法为关联论找到经验性的证据,但是这一理论模式对解释交际中人们的一些外在行为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Sperber则认为,黄衍反对关联论的论点是他手误导(misguided)所致。他指出,允许例外情况存在的概括性理论,(如果不是不可能被驳倒的话)是很难被驳倒的,因为任何反例在概括性理论中都可以作为例外而不被看成是反例;另一方面,不容例外情况存在的概括性理论(如一些硬科学理论),一旦发现它们是错的,那就很容易被证伪的了。
五、关联理论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关联理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是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我们不能以为关联理论在目前不能被证伪,就简单草率地否定其存在的价值。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任何一个理论的发展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是起伏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有人批判质疑,有人支持肯定,才证明它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何自然, 吴亚欣.关联理论是一种“因错而‘对’”的理论吗?[J]. 现代外语,2004.
[2]侯国金.语用学大是非和语用翻译之路[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3]姜望琪. 再评关联理论—从“后叙”看Sperber和Wilson对关联理论的修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作者简介:冯淑妮(1987.10-),硕士研究生,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