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

2012-12-31 00:00:00赵毅
群文天地 2012年14期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探讨了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推进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 就业工作
  近期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中指出,“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推进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及成因
  1.我国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毕业生就压逐年增大。我国自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从 2001 年的114 万一路攀升至2010 年的 631 万,这使得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传来消息,2012 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 6倍,2012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 660 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 万人。待就业的毕业生越聚越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2. 近年来我国高校盲目增设的艺术类专业把大量艺术类毕业生推向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综合性高校开设艺术类院系的有748所、民办高校开设艺术类院系的有203所、独立学院开设艺术类专业的有252所,而纯粹的艺术院校不足50所。艺术类高昂的学费收入使我国多数高校在近10年内不假思索地增设了艺术类专业,从而艺术类大学毕业生一股脑地涌向就业市场,使得艺术类学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3.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就业期望值较高等特点。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特性决定了他们不同于一般毕业生的特质。在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要求艺术类学生更具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源于创作者对自我生活的观察和提取,这就容易使创造者逐步走向特立独行,强调个人表现,个人意志增长。长此以往学生难免容易滋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把实现个人目的作为价值取向的个人本位主义。这一点在艺术类学生择业、就业中表现尤为突出。
  4.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面狭窄,毕业生综合素质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差距。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由于受所学专业特殊性的限制,就业面相对狭窄。艺术类专业学生能正式签约的单位少之又少,多为艺术类教师、文化部门、艺术设计部门。但近些年随着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增多,这些部门对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导致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签约率远远低于国内非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平均签约率,很多艺术类毕业生成为了自由工作者,甚至改行做其他工作。由于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着知识面单一,外语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等特点,使改行后的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更难找到工作。
  二、如何推进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1.加强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使艺术类毕业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形成合理的就业观念。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评价过高,对未来的职业要求过高,造成“眼高手低”的局面。一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会产生了严重的失落心理。艺术类毕业生必须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纠正艺术类毕业生的认知偏差,改变其不良心态,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以及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就业观念。
  2.拓宽艺术类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强化艺术类教学实践改革,拓展艺术类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全面提升艺术类人才培养质量为着力点,增强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研究就业市场对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改革适应市场需要的教实践学内容,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课程,狠抓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3. 较早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全方位的推进就业指导工作。“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现阶段在我国多数高校中都引进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较早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和需要提升的个人能力,有一个较早的准备。这对大多数在学习目地上不是很明确的艺术类学生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和生活规划,包括自我评价、确立目标、环境评价、职业定位等,是对个人自身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衡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能力、特点,确定最优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作出有效的行动。现阶段就业指导在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准确的了解就业发展趋势,及时收集就业信息,保障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是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多艺术类毕业生的自我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偏离,学校应该给即将面临毕业的艺术类学生安排专业的教师对就业和择业进行信息指导、思想指导、求职技术、面试指导,采取多种有效手段让毕业生掌握就业形势、摆正就业观念、确定就业方向,让学生根据各方面用人的信息,联系自己的实际状况,顺利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陈倩. 探析艺术类大学生特征及就业形式[J].中国商界,2010(7).
  [2]雷姣.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J].艺海,2010(5).
  [3]辛桂京,田苗.浅析如何提高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J].科技信息,2011.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