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军队的教育承担了为我国培养人才的任务,在我国的国防建设当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国防和军队的建设,重点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培养创新类型的人才。加强国防建设,就要培养军校学员的创新能力,为了能够搞好军队的教育工作,就要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搞好培养人才的工作。
关键词:军校;培养;学员;创新能力;对策
教育是知识创新的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不管是培养综合型人才,还是培养高科技的军事人才,都要通过教育,教育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要想完成培养人才的目标,就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来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是需要在一定的观念下来进行的,教育活动是通过教育观念来决定的,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
一、改变教学观念
改革开发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生机,很多学子开始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军校教育也在不断开放,使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保持军校的特色,吸收教育改革的经验,把学校的教育与军校建设联系到一起,活跃教学气氛。近些年来,军校与高校联手进行了改革,这体现出了我国对军事人员的重视。军事领域的学员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所以军校的教育应该开发。军校要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开放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军校的学员应该是思维开阔的。为了能够建设信息化的军队,满足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培养综合型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军事人才。军事人才要具有很宽的知识面和专业的技能,要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要具有把信息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结合起来的能力。未来的战争都是信息化的战争,军校的学员在学习期间,要提高知识水平,提高文化素养,提高身心素质,适应信息化的需要,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做出应有的贡献。军校要树立智能教育的理念,具有智力和技能才能够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必须要有目标作为指引,要经过智力技能的交互作用才能够有效加强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我们要能够从未来社会的国防建设作为出发点,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不能墨守陈规去对待军校的教育,要能够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脚步。学校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军校教育要能够树立终生教育的理念。要能够从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来适应社会的进步,不断完善内在需要。所以,要能够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人才的关系,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通过使用各种方式来培养军校学员的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员的分数,考试成绩是考核教员与学员的标准,在这种思想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员是主体,学员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学员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发挥学员的创造力。
三、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传统的课程体系很老化,教学内容也比较落后,学员的专业知识少,不能够胜任基层部队的需要。所以,需要改革传统的模式,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可以改革课程体系,适当删减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和应用类型的人才。要加强开发研究性课程和综合性的课程,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与学生沟通感情,营造和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创新能力服务,这种新模式的特征是: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在培养内容上,主要侧重在使学员掌握学习方法,使每一个学员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式,能适应本学科特点并能满足跨时间节点的全程教育、全体教育的需求。第一,把信息化技术作为工具。通过把信息化技术作为工具,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实验室、黑板和讲台,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可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可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为教员之间、师生之间、学员之间互递信息提供了方便,教员的指导与学员的反馈都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把信息技术作为资源。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需要选择与应用有关的大量教与学的资源。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
学员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员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员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员创新精神的发展,提高学员动手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韩向前,汤家彦,王益荣,解亚宁. 军校学员的学习兴趣、人格特征与SCL-90测评[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2).
[2]田军. 对提高军校学员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2).
[3]谢建,欧阳昌,解磊. 军校学员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
(作者简介:于 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