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思考

2012-12-31 00:00:00卢燕
群文天地 2012年14期


  摘要:随着高校学生人数不断的快速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越发突出,就业率也逐渐成为社会、高校以及教育部门评价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让就业数据真正为教育发展服务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人数也在快速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巨大的社会问题,就业率也逐渐成为社会、高校以及教育部门评价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就业率统计现状
  2007年-2011年广东省的初次就业率分别是90.66%、89.98%、88.17%、93.27%、94.76%。从就业率的统计数据看,就业形势还是比较可观的,除了2008、2009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低于90%以外,其他年份都超过了90%。2011年更是高达94.76%。初次就业率是指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当年的6月底之前)已落实就业单位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而最终就业率的截止时间是每年12月份,因此无论怎样,2008、2009年的就业率统计都会超过90%。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高教系统的政绩工程之一。对于学校,就业率影响着学校的形象,就业好不好直接影响着生源质量,甚至关系到专业的生死。对于教育部门,就业率高低关系到政府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落实程度,所管理的高校办学质量以及大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所以为了有一个好看的数据高校只能浑身解数,各出奇招。
  二、就业率统计存在的问题
  虚高的就业率但归根到底是就业率统计工作制度出现了问题,统计方法不当,以造成学校以追求高就业率为目的,而不是切实的为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我国就业率统计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就业率统计操作程序不科学不规范,统计就业率的相关数据都是由各高校自己提供,从数据收集到报送到上级行政部门,政府都没有直接参与。
  2、就业数据的核查不够严谨,省就业中心根据各学校报送的数据,抽样打电话回访核查,只要单位表示毕业生在其单位工作过就可以了,否则一票否决。这就不能排除一些学校在统计数据时有“掺水”的成分,无法确定就业率的真实可靠性。
  3、统计指标不合理,根据我们现行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就业形式包括以下7种:签订就业协议书、签订劳动合同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艺术类自由职业)、定向委培、升学、出国(境)和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大学生毕业后升学或出国,都被计为就业,在一些重点高校,这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群体。因此当前的就业指标统计不足以反映大学生的全部情况。
  4、监管力度不够,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情况核实工作是一个很庞杂繁重的工作,相关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只是采取抽样核查,一票否决制,对高校就业率造假控制不严。
  5、就业率统计过于简单,重“量”而不重“质”。没有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没有反映毕业生就业的满意度,雇主的满意度以及就业层次等等。
  三、改进措施
  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就业率统计方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改变评价体制。改变原来将就业率与招生计划、规模建设、经费支持、专业评估等直接挂钩的评价机制,这种挂钩严重涉及各个高校的切身利益,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专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它给学校带来的压力是空前的。
  统一就业统计指标,做到规范、合理,使得统计结果有可溯性和可参考性。统计指标要细化、多样化形成体系,既要有量的体现也要有质的内涵,把毕业生以及雇主的满意度、薪水、工作性质等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2、规范统计方法。明确就业含义,所谓就业,是指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得可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因此严格来说,升学以及出国(境)留学的学生不应该算在就业人数中统计。
  改变单一由学校统计省就业指导中心核查的统计方式,可以由客观独立的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机构来对学校的就业率以及办学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估,以保证数据的可靠和评价的公正。杜绝高校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合理做法。
  3、建立健全就业率统计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环节的监督,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准确客观。派专门调查委员深入各高校调研抽查,设立毕业生虚假就业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各设区市人事局、教育局、各高校、省属人才服务机构也将在各自网站的首页上公布全省统一的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接受毕业生及社会监督。
  杜绝就业率造假,教育部门应该把对就业率的追求改为对学校学科设置合理性、教学质量以及综合就业服务工作的考核,从而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从就业率的功能看,应作为一种公开信息,提供给受教育者,以便他们更好地选择高校、选择专业;提供给高校,以便高校能结合自身办学传统与特色,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供给用人单位,以便用人单位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这才能让就业数据真正为教育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农郁祺.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J].管理观察,2010(6).
  [2]俞来德,张开金.浅谈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利与弊[J]. 出国与就业,2010(9).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