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长期以来作为语言所具有的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功能以及语言本身所特有的美都在题海战术中渐渐地被弱化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情感教学不仅体现于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且体现于课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情感态度;现状;改善对策
情感态度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过度的害羞心理和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外语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一、学生情感态度的现状
2012年新学期开学初始, 200名在校高一和高二学生完成了旨在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情感态度现状的测试并填写了调查问卷,都符合要求。根据学生的填写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很积极,对英语热情很高,喜欢听说读写,赞赏英语。
从结果分析来看,尽管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比较喜欢学习,但越到高年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越趋消极。一来是知识难度的加大,成绩越来越差,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二来是学习不够主动,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发掘自己的优点,缺乏积极的态度和自主探究的精神;三来不懂得专心听课和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也没有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存在讨厌甚至排斥的心态。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出有知识、有个性而人格健全的新一代。
二、浅议基于学生情感现状的对策
(一) 改进学生英语观,关注学生英语学习时情感态度的培养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的教育与教学之中。影响高中生英语学习情感的因素主要有主客观两大方面,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我意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风格,家庭,社会评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情感的培养,必须与知识技能相结合,主要从教师、学生主体、环境做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
(二) 学生的情感态度改善需在平时教学实践中逐渐渗透
1、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时,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助学者和监督者。教师还可利用家访、与学生谈心、与其他老师交谈等方式,了解每一个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传授知识时,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创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学空间。这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创造潜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
2、课堂上要注重形象鼓励、语言鼓励,降低学生的焦虑情感,减少消极情感。英语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课堂上师生交流频繁。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利用这有利的条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增进师生感情。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形象鼓励,要面带微笑,认真倾听,让学生感到教师非常重视他。若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了,教师要给予表扬。Greet/Interesting/That is a good idea/I’m glad to hear that.这些简单的话语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强化学生参与交际的信心。若学生回答错误了,不能只是简单的说“no”,而是辅以关心、激励的表情,使学生体会到温暖和力量。教师还要使用一些建议性的、易于接受的、委婉的表达方法:“You need work harder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而不是说那些伤害学生自尊、挫伤积极性的话语。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情感。在多种情感中,快乐是主要的正面情绪,它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适,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心智发展,师生双方都能发挥各自的长处,大大增强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活”起来。一种教学模式如反复使用会让学生厌烦。中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好玩、好胜的特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求新求变。如放幻灯、听录音、表演戏剧等。教师精心设计,让学生不是把学习当成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的享受,从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2007(6).
[2]何邦省,易雅婷,殷千枝.巧设情境 提高效率[J].福建教育,2004(12).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第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