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环境这个要素,环境对人的品德的形成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对其思想、品德和政治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客观因素。因此,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利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系统阐述了环境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系列措施。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
一、高校教育环境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一)校园环境建设不理想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校园环境从总体上来说都很不错,有利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校园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不理想。
从校园物质环境来看,第一,部分学校校园建设风格单一,缺少绿树成荫的校园环境,有的甚至出现脏、乱、差的现象,不利于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第二,部分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缺少功能齐全的生活设施和教学设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的学校甚至连学生的运动场所和活动中心都无法保障,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分单调。第三,有些学校的学习区、活动区以及生活区相互交叉,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生活时间又不同步,没有相对安静的环境,相互影响,无法协调。
从人文精神环境来看,大多数学校缺少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校园文化。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了校园人文环境不和谐的现象,首先,学校里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校园里的报栏、报刊、电视、广播、网站等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有时甚至会出现反面影响;然后,教育的功利性也越来越强,许多学校缺少学术氛围,高水平的讲座和学术报告少,并且高水平的教授和专家大多数都从事自己的课题研究,很少走进课堂与学生传授交流经验。最后,文化活动少,大学生学生会、各种社团组织以及活动中心没有得到良好的运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太少,大多数活动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党团组织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二)缺乏良好的高校管理文化
总的来说,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定会受到高校管理中各个方面的影响,所以,校园里每发生的一件事情都可能会直接或着间接地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总的来说已经适应了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要素。首先,部分高校校园管理力度不够,治安做的不到位,导致校风差,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在这样的环境里,无法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其次,有些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形成一种特有的管理文化,学生缺少管理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形成发挥不了积极的作用,有的甚至会出现错误的领导。最后,大多数高校的领导没有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高瞻远瞩的目光,不够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上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大部分高校的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都是积极正确的,但也有部分教师的认识不到位,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首先,部分教Q+vkpl4U1JP5mM+l4Axw4Q==师的精神面貌差,不能与时俱进,不关心时事政治,无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其次,大多数教师都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待工作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每次上课只完成规定的课堂教学内容,其他的工作一概不管。对学校的改革发展也漠不关心。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理论灌输,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资源的开发,在课堂上脱离现实,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对“两课”毫不感兴趣。最后,很多老师在教书育人中“重才轻德”,认为只要上好课,传授好知识,就是一位好老师,从来不关心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认为这些工作应该由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者辅导员去管。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现问题的原因
从宏观方面来看,社会背景的复杂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其复杂的现实背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在环境和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只依靠原有的那些载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明显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出现了滞后的现象。这些便促成了隐性教育载体的产生,因此,不断创新和改进隐性教育载体建设,构造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环境,成为当前高校一项十分紧迫的系统工程。
从微观方面来说,家庭环境的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影响是无可厚非,一个美好的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功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也容易使人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给孩子成长带来副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一)加大物质的投入,完善校园校风的建设
学校的物质环境条件是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物质基础。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向学生传递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因此,加大学校的物质投入,合理规划校园的布局,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绿化校园的环境,使学生既能感受到学校庄严、肃静的氛围,又能体会到高雅别致、心旷神怡的气息,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校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在物质环境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严谨求实、积极向上的良好校风,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浓厚学风,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凝聚成一个整体,同时也要培养老师们刻苦钻研、为人师表的教风以及甘于奉献的精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勇于进取的学习精神。在教育目标的引导下,把各个院系、班级、以及学生会团体的活动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校园的管理环境
高校体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比较稳定的结构。制度环境的建设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通过制定有序的制度来调节学生无序的思想。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础和保障,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就无法形成正常稳定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制度的建设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和完善不合理的制度,不合理的制度既包括不科学的制度也包括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制度。另一方面是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新的规章制度。当然,只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不够的,还要加大执行的力度,这样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增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教风
师德是立教之本,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爱岗敬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本,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占领学校的思想阵地,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丰富教学的内容,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要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最后,教学人员还要从专业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学科教育中,形成良好的渗透机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挖掘学科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教育内容有机的融入到文化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王 荣(1988.1-),女,湖北武汉,硕士,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