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注意规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2-12-31 00:00:00张蕾
群文天地 2012年14期


  摘要:注意是人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是学生学好知识、 掌握技能、 完成各种实际操作的心理条件。根据一定的标准,我们可以把注意分成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两种注意的发生、保持以及在课堂上的作用不尽相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应充分理解并正确运用两种注意的作用和相互转换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轻松、有效地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一、充分利用无意注意,使学生轻松上课
  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脑力和体力的综合活动。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乏,从而形神分离,不能注意教学内容,导致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降。既然学生的无意注意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脑力,那么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现在我们来谈一下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比较强烈或明显的刺激作用,如化学实验反应中的一声巨响和一道强光;刺激物之间的明显对比关系,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刺激物的变化和活动,如教师讲课时抑扬顿挫的语调;新异显著的刺激作用,如地图上划出的红线等。思想政治课教师也应该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有吸引力的部分,用较为刺激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比如,在讲授商品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以一位学生身穿的毛衣为例,指出毛衣虽然是妈妈亲手织的,属于劳动产品,但是妈妈是无条件的给予你的,并没有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以学生生活的实事为例,刺激学生引起兴趣,强化学生对商品概念认识的强化。
  2、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当前的需要,如食物引起饥饿者的注意;当时的直接兴趣,如本身就喜爱数学和物理,或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感兴趣,或对动植物的千姿百态感兴趣。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状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需要。
  二、集中有意注意,使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1、成功的导入是引起学生有意注意的有效手段。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导入方法得当,就能极大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成功的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导入应该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新颖性。
  首先,课堂导入要具有趣味性。教学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能更加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比如,在讲授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课前可以让学生积极抢答类似于跆拳道始于哪个国家,泰姬陵是哪个国家的,某段民歌是哪个国家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透视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其次,课堂导入要具有针对性。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实行课堂导入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育内容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教学对象不同,设计的课堂导入就应该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设计的课堂导入也应该不同。但是,前提必须是能够引起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且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单纯地为了“导入”而去“导入”。导入的目的是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课堂教学的目的什么,从而为讲授新课埋下伏笔。比如教师在讲授事物是普遍联系时,可以以一首民谣为导入,“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铁蹄;坏了一只铁蹄,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让学生第一时间便感知到事物的确是普遍联系的,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打下铺垫。
  再次,课堂导入要具有趣味性。课堂导入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效。新颖的导入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不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富有时代性的、新颖的信息能更好地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时如果能借助于多媒体设施或利用正流行的时髦素材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资料,一定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活课堂的学习气氛,从而逐步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比如,在讲授我国的宗教政策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宗教界世界和平问题研讨会”的视频,再播放一段关于坚决取缔“法轮功”组织的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直观并深入的认识到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恰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集中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途径。以图文并茂、声像具备的优势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发挥在情景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等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幻灯片、视频、音乐、电影等媒介,丰富教学形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新课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3、讲课艺术生动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关键所在。教师站在讲台上,就犹如演员站在舞台上。演员的演技精湛与否,舞台的场景吸引观众与否,是决定演出是否成功的标志。语言表达准确,动作到位.表情丰富,都是一个演员该有的演技。同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也要注重上课的动作、自己的表情和语言、课堂情景的设置。
  首先,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引起学生课堂有效注意的重要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上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语言艺术独有的效应,用语言艺术来调整、调动学生的注意是非常有效的。
  其次,教师的形体语言也能影响、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有效的形体语言和学生们进行沟通。
  最后,合理地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有意注意。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真实的语境,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应把学习的课堂变成说话的课堂。
  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使学生劳逸结合
  在思想政治课中如果教师过多地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运用有效注意,则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反之,如果仅仅让学生运用无意注意来学习,那么,则不利于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论是在一堂课上,还是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都应充分运用两种注意的转换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开始上课时,教师应采取一些措施,通过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把学生滞留在课间或上一节课的注意转换到这节课上来,引起学生对新的一课的有意注意。比如,思想政治课教师可利用板书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者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当讲授到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时,则可以千方百计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比如,设计一些合理的教学活动,或者明确本部分知识内容在本节课中的重要性等。当学生保持了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后,教师则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适时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的内容讲授一些趣味性的小故事、小例子,让学生的有意注意再转为无意注意。在一节课要结束时, 教师应该根据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再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由有意转为无意,再从无意转为有意,劳逸结合。既不会感到疲倦,又能保持旺盛的注意力,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新华出版社,2005.
  [2]乌美娜.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张 蕾(1990.6-),女,安徽芜湖人,硕士,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