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愈、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他们所持的古文创作理论有相似之处,但仔细对比之后,两人的古文创作理论其实有着一定差别,本文通过分析比较韩、柳两人古文创作理论,分析两人理论相同与相异处,为我们深入理解古文运动提供一定裨益。
关键词:韩愈;柳宗元;创作理论;相异
一
韩愈的古文创作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古文创作中强调“文以明道”的思想。韩愈旗帜鲜明的提出反对空洞无物、形式雕琢华丽的骈文,而倡导写作古文为主的语体散文。这种古文在内容上要言之有物,注重实用。韩愈在《争臣论》中说“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答尉迟生书》中又说:”愈又敢有爱于言者,抑所能言者,皆古之道。“文章写作的目的是为明道,而不是为文而文,所以必须有充实的内容。”文以明道“的具体内容,是指孔孟儒家的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它反映在作家身上,就是要求作家要加强有益于群体、社会的道德品质修养,讲求人品与文品的统一。
其次,韩愈主张“不平则鸣”说。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不平则鸣”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下文它列举了历代文人的“善鸣者”,大部分是在世时不得志的文人,因此,“不平则鸣”是封建时代受压抑的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强烈不满与反抗,更为可贵的是,他特别指出真正有了“不平”和“善鸣者”,不是志得气满的王公贵人而是“羁旅草野之士”。他在《荆潭唱和诗序》中说:“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得志满,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韩愈的“不平则鸣”思想不仅是对孔子“诗可以怨”和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继承和发挥,而且对后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文学思想传统。
三是“务去陈言”与“文从字顺”,当时的文坛风貌表现出“气衰、文弱、辞弊”的不景气现象,文人机械模仿前人语言,陈陈相因,韩愈为扭转文坛风气,特别强调写作时要在语言上要有独创性,决不能因袭拟古,他在《答刘正夫书》中说学习古文要“师其意,不师其辞”。在文字语言方面,要求“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具体地讲就是语言要适应于表现不同的思想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从而达到“辞事相称”。
最后,韩愈发展了孟子的“文气说”。韩愈所说的气与言的关系就是仁义道德修养和文章之间的关系,他在《答李翊书》中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这里所说的“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不是抽象的仁义道德教条,而是孟子所说的”配义与道“而修养成的”浩然之气“。但孟子所说的”养气“是为了”知言“,即考察他人的言论,并不是创作理论,而韩愈则将“养气”与作文统一起来,阐发了古文创作理论。即要求先道德而后文章,人品与文品的统一。
二
柳宗元是与韩愈并称的唐代古文理论的提倡者和古文创作实践卓著的古文家,在古文创作理论上,二人基本观点一致,但也各有特点。总的来说,柳宗元的理论没有韩愈那么全面、系统,但某些方面则比韩愈论述的更为深入。
首先,在“文以明道”的古文创作纲领上,柳宗元比韩愈论述的更明确。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为炳炳烺烺,务彩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这个“道”的具体内涵,则清楚地是指儒家之道,体现在经书之中:“本之《书》以求其志,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在主张文章“原道”这一点上,他和韩愈是相同的。
其次,柳宗元主张为文在“原”儒家之“道”的同时,也要博采其他著作之长:“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之为文也。”这是他比韩愈的古文理论通达、灵活之处。
最后,柳宗元也和韩愈一样非常重视作家的自身修养,它特别强调创作要本着一种严肃的心态:“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洁,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去掉各种不良的创作态度,要在精神状态最佳的前提下投入创作,这样才能写出理想的作品,这和韩愈的“气盛言宜”论同一旨趣,但比韩愈说的更为切实更为具体。
参考文献:
[1]韩愈著. 马其昶注.韩昌黎文集校注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柳宗元著. 吴文治等点校 .柳宗元集 [M].北京:中华书局,1979.
(作者简介:王学群(1988-),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2010级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隋唐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