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着眼于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双文化意识,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双文化意识,培养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注意文化多元性、平等对话和求同存异,克服文化模式化,并在教学中注重语言、文化的教学。
关键词:双文化;自觉;换位;多元
“双文化”是指在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师在了解、掌握本族语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通晓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双文化”意识是指: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双文化”水平,研究并透彻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使外语教学成为“双语言”和“双文化”教学的综合过程。外语教师“双文化”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外语教学的实效。而对于汉语国际教师来说,“双文化意识”,指的是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对汉语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于学生的母语文化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对于两种文化的异同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非常敏感,能自觉地将文化比较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举例来说,当教师听到日本学生说“我要像龟一样坚持下去”,阿富汗学生描写美丽的姑娘“眼睛像鹰一样”,美国学生称赞“老师跑得像狗一样快”,英国女学生介绍家庭成员时说“我家有妈妈、爸爸、哥哥、我和狗”的时候,他既不吃惊也不生气,他知道这都是学生固有文化因素的显现。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的理解与语言的理解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的理解越清晰对语言的理解就越深刻,语言的理解越准确对文化的理解就越透彻。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就要求教师具备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比如说,对于最简单的“不谢”、“不客气”,中国人看来理所当然,外国学生却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可能问,“难道中国人不领情,不接受别人的谢意吗?”因此,对“不客气”中的“客气”也需要作进一步的解释,对外汉语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且始终自觉地将其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来对待,以免造成交际受阻。对此,对外汉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提高自身的双文化意识。
首先,掌握一定的双文化知识。对汉语国际教师来说,应该掌握一定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知识。在了解中华文化的同时,做到以科学的标准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外籍学生所在国的社会情况有所了解,而且越广泛越深入越好,至少应该掌握一些普遍性的世界知识,比如基督教国家与穆斯林国家的一般差异,东方民族与西方民族的一般差异等,这些知识,对成功进行语言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在这一基础上,对外汉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母语文化和汉语言文化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差异及可能产生的冲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其次,培养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树立端正的态度。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认识到自己具有文化属性,也要基于同样的认识去探寻其他文化的突出特征。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所以要避免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并去认真探究彼此间的文化差异,乐于接受和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这是双文化意识的主要内容,也是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条件。对于外国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不同认识,甚至一些过激的言语、错误的看法,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做一些解释,并允许争论和保留看法,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非要他们对我国的历史、文明表示认同和赞美;还应当避免在评论他国历史文化及政治时事时使用过激言辞,重在实事求是,vi在教学中充分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充分理解在部分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甚至还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入一些反映不同国家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内容,以此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学会包容和兼顾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最终承认自己已身处于一个多元文化下的学习环境。
再次,对外汉语教师应始终注意多元共生、平等对话和求同存异,教师在汉文化的传播及跨文化交际中,既要避免汉文化优越论,也要防止发达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文化优越感的膨胀。要帮助学生明白,这是个多元共生的世界,我们谁也不能以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标准去衡量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viii要坚持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克服文化偏见,对待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不能持一种出于固有成见而来的不公平的、带偏见甚至是顽固不化的歧视态度。教师还要克服文化模式化,万不可以固有的成见和先入为主的态度,事先设计好一种模式,将其硬套在其他文化头上,采用过于简化、过于概括、甚至加以夸大的手法将其他文化进行分类,将别的文化的一切现象都强行塞进自己设计的模式之中,将每种文化内的所有人看成是毫无差别、用一个模子铸就的同一形象,如用西方文化套在每一个西方人身上等,如此会导致交际和教学受阻。
在教学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就语言教学语言”的模式,把汉语文化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到具体的语言教学过程之中,使汉语教学深入到语言符号的使用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多选取那些涉及汉语文化以及学生所在国家文化对比的“真实性材料”。充分利用电影、电视等手段丰富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要给学生多创造与有中国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接触的机会。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双文化意识对汉语国际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双语、具备双文化对比的理论修养并形成对中外文化差异的自觉性,克服“文化冰山”对认知造成的困难,不仅要善于发现浮在“文化冰山”水面上的语言、生活方式、行为举止和交际方式等表面现象,还要善于发现隐藏在水面以下的交际规则、思维方式、交际动机与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xi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文化持有宽容理解的精神,这是对汉语国际教师的最基本要求。
注:本文是在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阮桂君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在此特对阮老师表示深厚谢意。本文中的部分内容在未公开发表之前曾为阮桂君老师的《跨文化交际》(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114-118)一书中所载。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