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昶编纂的《湖海诗传》是有清一代影响较为深远的一部诗歌总集,具有颇高的文学文献价值,本文重点从文献的角度对《湖海诗传》的版本概况做一下简单梳理。
关键词 《湖海诗传》;王昶;版本考究
一部优秀的作品,其流传是久远的,其接受是持续不断的,那么其版本就会随着作品的流传与接受,而不断地更衍翻新,去满足人们不断扩大的阅读要求。《湖海诗传》是王昶编纂的一部诗歌总集,凡四十六卷,包括僧道共收录六百十四家,三千七百多首诗,起于康熙五十一年,迄于嘉庆八年,展现了国朝诗坛一代诗教之盛,是一部内容比较繁富的诗歌总集。但是目前学界对它的研究仍局限在论文中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提及,并没有研究专集见世,本文笔者重点从整理文献的角度对该诗歌总集的版本概况做一下简单梳理。
王昶人生中的重大转勒点是其决心与诗词为伴,“六年辛酉十八岁二月应院试,学政工部侍郎桐城张公廷瑑以第一名入学,先生先于蔡贡生馆中得《东野堂韩集》,《归震川集》,张炎《山中白云词》,读而爱之,至是乃始学为诗词。”①自此,王昶迈出踏入诗坛的第一步。王昶对才士十分钦慕,一直主动结交诗词名士。他在写给彭乐斋的信中说:“某游天下久,所至必访其贤士大夫,以上下其议论,以为师友之助。”②在《又答彭乐斋观察书》中言:“某年二十始,与海内贤士大夫交见所作辄采录之,为《湖海诗传》。”③即乾隆八年王昶已经开始了《湖海诗传》的采录工作。尤其是王昶在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后,随着交友圈不断的扩大,见赠、索要诗作,品评诗集的活动也就成了很普通的诗学交际活动。六十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去岁自钱塘归,发而观之,则向日所录,虫穿鼠蚀,失者十之二三。诗中之人长逝者,亦十之八九,并有声销迹灭,无所表见者。”④因此不得不急为传世,最终于嘉庆八年癸亥编纂完毕。
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记载“《湖海诗传》四十六卷,清王昶辑,清嘉庆八年青浦王氏三氏三泖渔庄刻本,清李慈铭批注并跋,十二行二十三字黑口左右双边。”⑤目前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框高18.6cm,宽27.6cm,扉页为一张白纸,背面分三栏,中间书《湖海诗传》,左侧下方书三泖渔庄藏板,右侧上方书嘉庆癸亥镌,线装十二册,亦有十六册本。
天一阁博物馆2008年9月出版的《别宥斋藏书书目》里记载了朱酂卿后人捐赠的10万余卷藏书书目,其中藏有《湖海诗传》非完本两部,都为嘉庆八年青浦王氏三泖渔庄刻本。一部存十一册,三十卷,另一部仅存五册,十六卷。嘉庆八年版的《湖海诗传》目前知见的有十二册和十六册两个不同刻本。虽然别宥斋所藏的这两部书内容恰好互补缺漏,成一完本,但据版本册数、卷数来看,别宥斋藏本并不属于知见的两种版本,很有可能为未见的另一种刻本。经比勘发现这几种刻本在内容上并无差异,只是纸型大小、厚薄的不同。可以确定,这几个刻本存在上述差异,当与流通环节有关。
《八千卷楼书目》是晚清钱塘著名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的藏书目录,也藏有《湖海诗传》王昶编刊本,即三泖渔庄刻本。
此外,同治四年亦西斋与绿萌堂重校刊,分别有刻本十六册,与嘉庆本相比内容方面没有差异,只是订正了些许字句的讹误,每册的卷帙也有少许出入。同治本扉页为白纸,第二页正面中间和右边一栏同嘉庆本,左一栏中央书计四十六卷,反面书同治四年中秋重校刊亦西斋藏版。绿荫堂本未见。此外,还有和刻本《湖海诗传钞》,由日本人川岛孝编,明治十二年刊成。
历经时代的变迁,《湖海诗传》弥足珍贵的文学文献及史料价值愈来愈被广大学者珍视,1936年9月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了由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本《湖海诗传》十册,同年12月北京商务又刊出《国学基本丛书》本《湖海诗传》四册。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四次校点整理出版,第一次是1958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重新校正36年版本,刊出《国学基本丛书》系列两册精装排印本,之后同年里上海古籍也出版了两册精装本《湖海诗传》。1968年9月台湾商务印书馆又重新校点出版了《国学基本丛书》系列《湖海诗传》两册。《续修四库全书》本则是根据嘉庆八年三泖渔庄刻本影印出版,分布在1625、1626两册。
《湖海诗传》称为诗传,除了诗之外,当然是它的小传部分了。“间以遗闻轶事,缀为诗话,供好事者之浏览,虽非比于知人论世,而为怀人思旧之助,亦庶几元结诸公之遗,至于往时盛有诗名,而为投契所未及者,则姑置之,盖非欲以此尽海内之诗也。”⑥王昶采取了“以诗系人,以人系传”的编选手法,或记载其人事迹,或传述其名句,或品藻其诗歌,或评论其为人为学,形式灵活而能曲尽原委,不失编者本旨,再辑录诗歌作品,将选诗与评论相结合,既保存了诗人的姓名爵里,生平履历,又存录了诗歌及编者对诗歌的品评得失,可谓是集文学与文学批评于一体。《湖海诗传》中诗人的小传内容极为详瞻,史料价值、文学文献价值都极为丰富,每每被后来众多诗集编纂者辑出引用,《近代诗钞》、《晚晴簃诗汇》等都转引汇集了许多《湖海诗传》中的人物小传,许多研究清代人物的文集、诗歌史也都从《湖海诗传》人物小传中汲取信息。
后学毛庆善在道光三十年将《湖海诗传》里面的《蒲褐山房诗话》部分加以集中,手抄成本,可惜只有私家抄录,未能付梓。其大致情形如下:“王兰泉先生《薄褐山房诗话》附载《湖海诗传》中,而未有单刻本,其区别近代诗人性情体格,兼以著述逸事,大有裨于知人论世也。
《蒲褐山房诗话》今知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上海图书馆藏道光间郑乔迁抄本一卷,韩国民族美术研究所藏抄本三卷,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有毛庆善重编《蒲褐山房诗话》稿本。周骏富在台湾中央图书馆实习期间,曾手抄《湖海诗人小传》一份,后见于其负责整理,由台湾明文书局出版的《清代传记丛刊》,并在小传末尾附“时方《清朝诗人小传》,易名为《湖海诗人小传》,今仍其旧。”可见抄本名字的变迁由《湖海诗传》中的《蒲褐山房诗话》,变更为《清朝诗人小传》,后又易名为《湖海诗人小传》。此外目前知见本还有同治四年亦西斋刊本六卷;光绪四年上海淞隐阁石印本、铅印本各2册六卷,淞爱阁、淞孚阁、淞雪阁排印本2册6卷;光绪六年淞隐阁铅印本。1988年1月齐鲁书社出版了周维德辑校的《蒲褐山房诗话新编》,是《湖海诗传》与《青浦诗传》中的诗话部分辑校的合编本,2011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辑校后再版。
金武祥《粟香随笔》中提到“青浦王述庵司寇昶致仕后居三泖渔庄,海内名流从游极盛”,钱泳《履园丛话》言“三泖渔庄在青浦县之朱家角,刑部侍郎王兰泉先生所居也。”⑦三泖渔庄为王昶别业,是众多文人吟诗唱和,切磋诗艺的沙龙式场所,好多人曾为其作诗赠词、题画。嘉庆八年云南铜盐亏空,查无所查,由二十年来各督抚司道分赔之,王昶“分赔滇铜,留田宅以入官,居于庙庑,朋旧赠遗,尽以刻书。”《与王绍兰》中提及 “ 所著尚未杀青, 现在速为编次,先刻《湖海诗传》……但工费浩繁, 滇中尚多赔项。”⑧与王芑孙的答书中亦言“将来倘有余资,定须付诸剞劂耳”⑨似是以编刻家身份自居的言语。与此同为三泖渔庄刻本的还有《明词综》、《国朝词综》、《琴画楼词钞》,然均未说明由何人刊刻。笔者大胆推测嘉庆八年的三泖渔庄刻本与其他几种词集应均是私宅刻本。
《湖海诗传》刊出后,王昶将其寄于众多友人供其翻阅品鉴,这在很多诗人的笔记、诗歌中都有记载。赵翼《题述庵湖海诗传六绝句》中“述庵侍郎遣人送示《湖海诗传》,所辑皆生平交旧,凡六百余人,人各系小传,其心力可谓勤矣,敬题六绝句。”⑩洪亮吉“近青浦王侍郎昶有《湖海诗传》之选,刊成寄余,余于近日诗人,独取岭南黎简及云閒姚椿,以其能拔戟,自成一家耳。”{11}
刘嗣纶曾评价“湖海新编万首诗,人间留得是清词。前途也识狂澜倒,可要篙工转柁时。时述庵先生刊湖海诗传”{12}对于《湖海诗传》的问世,舒位说得好:“盛名之下,一战而霸。《湖海诗传》、《随园诗话》。”{13}嘉庆间的文人将《湖海诗传》抬到一个至尊的位置,和《随园诗话》一起享受着诗人的膜拜。徐世昌在《晚晴簃诗汇诗话》中记载了当时对《湖海诗传》的接受情况,“致仕家居凡十二年……《湖海诗传》,几於家置一编。”{14}可见当时文人对《湖海诗传》的热衷与肯定。
《湖海诗传》作为有清以来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其文学文献价值之高是毋庸置疑的,现仅将版本状况概录,其他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
注释:
①严荣《清王述庵先生年谱》,《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第四辑,第6页。
②王昶《与彭乐斋观察书》,《春融堂集》卷三十一,第14页。
③王昶《与彭乐斋观察书》,《春融堂集》卷三十一,第14页。
④王昶《湖海诗传》自序,嘉庆八年癸亥三泖渔庄刻本。
⑤《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第五册,北京线装书局2005年版,第1789页。
⑥ 王昶《湖海诗传》自序,嘉庆癸亥八年刻本。
⑦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清道光十八年述德堂刻本,第21页。
⑧刘汉忠《王昶信札搞本述略》,江苏图书馆学报,第50页。
⑨王芑孙《渊雅堂全集》惕甫未定稿卷八,清嘉庆刻本,第112页。
⑩赵翼《瓯北集》卷四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第152页。
{11}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清光绪授经堂刻,洪北江全集本,第9页。
{12}刘嗣纶《尚絅堂集》诗集卷三十七五甲集下,清道光大树园刻本,第177页。
{13}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周骏富《清代传记丛刊》19册536页,台湾:明文书局,1985。
{14}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八十三,民国退耕堂刻本,第9页。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