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自然环境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永恒的灵感源泉。在我们的周围所见到的各种图案、形状、色彩、和纹理都可以成为我们对陶艺探索的一个要素,一只简单的贝壳、一段漂流的木头或者一部分的植物花朵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最初的灵感来源。
英国陶艺家迈克尔·贝利耶说过,他的想法来自“风景、海景、云彩、天空、森林、岩石等,有时还包括人造的器物”。戴维·琼斯在论述自己的乐烧作品时,列举了自己收集器物并获取灵感的范围,他说:“贝壳是被海水磨光的,贝壳是附在岩石上变硬的,石头在河里才能滚动,石头的开裂、破损,表明它们有上百万年的历史。那些陈旧的罐头超过年限也会生锈变形,则精美的图案则由散乱的植物世界构成。因此在我的乐烧作品中,我尽量综合这些完全对立的因素……”
我设计制作的一组黑白纹饰花器,正是源于这种创作灵感;它属于日用陶艺产品的范畴,在日常的生活中它具有实用性功能和装饰的用途。
我之所以进行花器这方面的设计创作,主要是在整体的造型上是受到了百合花的启发,并按产品的制作的原则进行了一些加工和改变,让它显得挺拔,放置更加平稳。而在装饰的效果上则追求单纯。如斑马在非洲的色彩斑斓大草原上斑马颜色显得更为纯粹,在奔跑时更为灵动。在此之前我进行了盘子专题制作,在制作当中,盘子的主要装饰也是以黑白点状系列为主,这些只是用黑白两色泥浆装饰的,在整体排布上也是以规矩的矩阵式为主,因此我打算把它发展成一组花器,装饰同样以黑白两种色泥装饰为主,黑白两种色剂的效果在视觉上显得更为单纯。
在进行此次毕业设计之前,我已经运用几种泥料进行了先期的可行性试验,在试验中所用到的泥料包括景德镇雕塑黄泥、精白泥和铜川绿泥及个人调和的几种色泥,用色泥(或色泥浆)在这几种泥料上进行擀压和涂绘试验,然后制作试片,通过试片的试验以确定不同泥料经擀压是否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干燥后施以透明釉经1290度氧化烧成查看其釉色与泥料的配合是否符合预期设想。试片试验完成后便可以进行效果制作,先做泥稿小样进行烧制,解决在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制作工艺。通过泥料、色泥、釉料、烧制试验表明本设计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与稳定性,可以进入正式制作阶段。制作的过程也是我对陶艺成型技法和装饰技法的进一步探索,在陶泥上深入研究泥巴的肌理表现形式,展现泥巴的特殊美感,体现它的自然和火烧的美感,并在制作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使其更加完备。
在具体的制作阶段采用的主要是石膏模具成型法,这种成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陶艺创作与成型。翻制石膏模具在我的毕业创作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因为翻制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以后制作器形的好坏,因此必须加倍重视这一过程。首先制作高度为50cm的实体花器形状,并对其外形进行修整,待模型制作完毕就可以开始翻制了,我所需要的是双片的模具,这种情况下每个模型被分开制作,为的是便于出模。翻制这种模具的具体做法是:(1)先在模型上找出分割线,确定模具的接口位置。(2)将模型的另一半用陶泥封闭住,模型的顶部和底部用平整的木板阻隔封闭,确保分割封闭坯体的泥表面水平并将其修整光滑。(3) 在模型的四周搭建一个“围栏”,用泥密封“围栏”的底部,围栏的两边距离模型4cm,使用绳子将其捆扎固定。(4)石膏和水的配制,按照3:2比例配制,并把石膏搅拌均匀,将搅拌好的稀石膏缓缓倒入围栏的一角,拿毛笔在其中轻轻地蘸数次以排除气泡。(5)当石膏发热时就可以拆除“围栏”,完成一半模具,将已经完成的模具翻转过来以进行另一半模具的翻制。翻制另一半时,在模具两侧上挖出凹槽,必须在模具上涂上一层脱模剂,以利于分开。最后把两个模型黏合起来制成所需要的形状。
模具制作完成经晾晒干燥之后就可以进行花器的制作了,在制作之前要把模具擦湿润,这样泥片可以更好地吸附在模具上,并且形状也相对的规整,挺拔。
接下来便是加工印坯所需的泥板了,泥板的制作要保持平整,厚薄均匀,花器下半部所用的泥板要比上半部分的稍厚一些,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承重,在烧制中也会相对地安全。泥板制作完成后待干湿度合适后便可按预定的方案把色泥擀压在泥板之上,然后把它放入石膏模具当中压实,用刮片修整泥板的表面以去除气泡,切割掉多余的部分,黏接处需用工具将其刮毛,在结合部涂上与基础相同的泥浆,把两部分模具合起来,结合部要用软的泥条仔细地黏接起来,最后修整花器的内部,等到硬度合适的时候就可以出模并黏接上它的底部,作进一步的修整了,制作完成的花器修整好它的口沿部位。
在整体的装饰上运用的主要是色泥和色泥浆,其纹样的装饰既可以是随意的又可以是特定的,多种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都可以是陶艺的表现语言,色泥、釉料及所有的一些色剂都可以用于坯体的表面装饰,在古今土著文化中的氧化色泥通常是天然坯料或者是富含天然氧化物的岩石,这些常被用作陶瓷坯体的装饰。在我的制作过程当中,用到的主要是黑白两色的色泥和泥浆,色泥主要是在印坯之前擀压在泥板上的,这种技法所表现的泥巴的肌理效果与泥浆装饰是完全不同的。用色泥浆在湿坯或者半干坯体上进行装饰,这种装饰方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效果的独特性。同样也可以用色泥浆装饰干坯或素烧坯,但在效果上与湿坯和半干坯完全不同。在半干的坯体表面还可以刻挖出细凹槽线或凹陷区域,嵌入与坯体基础一致的色泥浆,待干湿合适后刮光就显现出图案了,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它们的收缩率一致,这样嵌入的区域才不会出现裂痕或与坯体分离。用手指和工具泼溅、滴、点、画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在色剂里混合了一定比例的泥浆,这样它就会黏在坯体上,所以在烧制的过程中它不会脱离坯体。
在制作和烧制过程中作品的开裂及半干状态下容易破碎,这是泥板制成的器物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其具体解决方法是:(1)泥料需经过真空炼制,确保无气泡。(2)制作的泥板保持干湿度一致、厚薄均匀。(3)在石膏模具中进行先期的黏接修整时使其充分吸附在模具上。(4)出模后仔细黏接结合部位及其底部,并将其外表磨光。(5)采用粗质、多孔的黏土将会减少因干燥、烧制过程中的压力,作品应在自然条件下晾干,以减小开裂的风险,待完全干燥后对其还应进行素烧打磨。(6)釉烧过程中安排合理的窑位,适当延长保温时间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此设计(创作)作为日用陶瓷产品的范畴,因此在造型设计上从两个角度来考虑其产品表现形式,即首先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使人感到使用方便,这是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又以自己的造型形式给人以美的形式与感觉,美化生活,即精神需求。因此说这是陶瓷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双重性,也是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之处。在实用陶瓷器皿领域,使用功能在设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陶瓷产品造型就其功能效用来说具有一定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而就其造型样式所反映的思想性来说则显得比较抽象。陶瓷产品造型相当大的一部分不是具体形象的写照,而是各种线形和体面关系的组合,因此可以说陶瓷产品造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陶瓷产品的造型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由于其功能效用的要求,工艺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制约,因此要充分考虑其制作与烧制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也就是说在占用尽量小的窑炉空间里烧制更多更完好无损的器皿。我的这一组设计(作品)在设计制作上充分考虑了窑炉和棚板的规格,做到尽量占用少的空间和棚板,现有的棚板规格是34cm×34cm和34cm×30cm的两种尺寸,因此,我在制作花器的时候就按照一块棚板放置四个作品为参考来进行制作的,这样就更为节约空间,与产品的要求达到一致。作为陶瓷产品它不能表达很具体思想内容,它的思想性多是体现在造型样式所表现出来的气氛、趣味和精神面貌,给人一定的艺术感受。最主要的一面是作为日用产品如何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比如说我所做的花器,这是一个敞口的器皿,内外都有釉层,它的高度为48cm,这样在清洗上也相对的容易;它的重量在2.5kg,为的是移动的方便灵活;在整体效果上是上部粗下部稍细的造型,这也是为了挪动安全的考虑。所有的这些都是针对使用者的需求而考虑的。
陶瓷产品是根据功能效用和工艺材料、工艺技术的特点,按所需要的想法去进行设计构思的,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可以做出不同形式的表现,并且不受客观形象的制约,设计制作合乎要求,更重要的是便于生产制作。在造型上要包括功能效用、工艺材料和工艺技术、艺术处理三个要素,其中功能效用为首要,它是决定器皿造型形式及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必要性,工艺材料和工艺技术是保证器皿造型完成的物质条件,它是功能效用和艺术处理的一个具体体现。器皿造型的艺术处理决定着形式的美观,这三个要素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关系,是一个统一体。
我在这次毕业创作中所主要遵循了几个基本原则:(1)突出功能性,对于大多的器皿而言,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可以说在功能上已达到很难再有巨大的突破性进展,因此如果在功能上已经日臻完善,那就不能为追求新潮而破坏其功能上的完美。(2)作为一个日用的陶瓷产品,力求结构的简单,去除一切的繁琐。(3)充分考虑制作上的简便易行,追求节约,减少成本。(4)产品具有批量生产的前景。(5)强调他的系列化设计,保证产品具有统一的造型与风格特征。(6)能够为使用者所接受。
既然这次的设计(创作)是属于日用陶瓷产品的范畴,因此在设计制作上遵循产品的规律,主要是对它的实用性的把握,花器作为一种实用性陶瓷器皿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现在生活中所见到的花器形式与造型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器形和装饰风格,同时具备现代装饰性的器皿也逐渐地被接受,在家具装饰上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此次毕业设计也是对市场的一次调研与学习的过程,让自己的作品接受市场的考验,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创作的思路,进一步明确市场的需求与个人制作的结合,寻求更大的提升空间。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