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确认中有关计量验证的探讨

2012-12-30 01:04:06严宏剑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3期
关键词:测量范围法线计量

严宏剑

(新疆阿克苏地区质量与计量检测所,新疆 阿克苏 843000)

计量工作结果的取得主要是针对于校准环节和验证环节,前者的概念较为传统,而后者是一个新的名词,仍处于认知量较少的状态,本文打算采用针对性的解说方法来主要诠释后一名词的概念和内涵。

1 问题的提出

计量要求可以分为用户所需和实际情况,二者相比较可以被称作验证,验证是一个不能缺少的过程,所谓计量验证就是将目标设备的性能具体值得到后观察它与理想值的误差,并进行寿命和使用效果的预测。

验证时需要进入的程序是根据测量时产生的,这个数据来自于用户回馈,生产标准,法律规定要求的,最终得到一个具体的特征,输出的时候要将规定和特征对比来看,能够用到的输入材料有人,行为方式,规章条文。人员也被称作为计量人员,这是传统的定义方法。以下提出些相反的意见。

实际生产对于设备的需要量很大,通常在几千到几万件中间,校准工作的工作量也在几百件左右,校准目的是了解机器的生产是否达标,能够生产哪种规格的产品,但是这需要的经验和配合工作是十分强大的。因为牵扯的因素太多,不但是从使用效果上来说,更要从一些附加因素上来说的,例如环境保护的指标,销售业绩等,这些东西涵盖面过广,能够超过个人的认知水平,即使一一调查,时间也赶不上实际设备的更新换代程度,所以一次性的了解所有数据时不切实际的。这需要人员的分工,时间的分工,统一规划数据上的标准,在分别检验的同时也要做好整合工作。

2 验证过程

2.1 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计量要求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的。顾客的计量要求是通过对产品的要求,以产品技术规范、合同书和技术标准的形式提出,组的计量要求往往是通过对企业生产控制、监视、物料交接、能源计量等需求提出。法律法规的计量要求是通过对企业生产安全、环境保护、贸易结算等需求提出。计量要求可以由产品合同、设计纸、制造规范、工艺文件、序卡、检验规范、家计量检定规程、技术规范导出。另外,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也可参考国家公布的测量设备制造标准以及生产厂家提供的测量设备使用说明书或相应的计量校准规范确定当计量要求是根据法律法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要求确定时。计量要求则由计量人员导,也就是说:由计量部门发出的计量确认一般是将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相比较进行确认的当计量要求是根据顾客、组织的要求提出时.计量要求应由测量设备的使用人员或产品生产的工艺人员负责导出。

2.2 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

计量特性的功能和性质来源于校准工作,计量团体依据一定的规章条款,并且依据相关的参数准则,使用相应手段和器具进行操作,取得结果,理想的结果是被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后续工作参考数据的准确性,并将这个结果与通过原理得到的数字相比较,得到一些对比后的数字,这些数字包括,计量对象,偏差程度,稳固效果,重复作业,延迟,灵敏度,工作死角等,以及示值,对于示值能够修复和更改,校准工作是一项追求精确,力图理论和实际相差最小,是能够保证单位工作准确率的一种验证行为,也是技术要求很高的业务,这项技术依据就是规章,这个规章是国家和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的综合体,有一定灵活性,工作的主体是计量人员。

2.3 验证过程的实施

对于施工设计的计量,应当对比两个方面,一个是使用过程中具有特征的计量设备,另一个是可行度,二者统一规划后得到验证数字。由于长时间以来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测量内部与外部条件,与测量要求,结果要求等,只需要后期校准就可以了。校准前后参考国家相关技术指导和要求来进行工作。

计量确认工作的工作针对程度如果存在着大范围的约束,就要采用记表的方式保证工作流程的正常,设备一旦经过了校准,就由用户方和生产方来考察其实际特征,与产品的预计特征对比后,得到验证结果。

2.4 验证过程的特例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解释》中对“检定”的定义为:“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由此可知.只有在唯一一种情况下。即当“计量要求”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时,“计量确认”才等于“检定”。也就是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已完成了计量验证过程国家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是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昕规定的计量特性和技术要求进行检定的,检定合格后就完成了计量确认。

3 验证举例

3.1 从产品测量过程导出的计量要求

产品测量过程为对某一主动齿轮进行跨3齿公法线长度测量。技术要求为7.04mm,允许误差为(-0.16 到-0.08)mm。由此导出的计量要求为:测量设备为公法线干分尺,测量范围为(25-60)mm。允许误差为±0.008mm。而某一编号的公法线干分尺。通过调整、校准后得到其计量特性为:测量范围为(25~50)mm,最大允许误差为+0.006mm。此公法线干分尺的计量特性能满足产品测量要求,计量验证合格。

3.2 从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导出计量要求根据G82-1998《公法线类干分尺》检定规程,测量范围为 (25~50)mm的公法线干分尺,允许误差为±0.005mm。同样是上述编号的公法线干分尺,通过调整、校准后得到其计量特性为:测量范围为(25~50)mm,最大允许误差为+0.006mm。

此公法线干分尺的计量特性无法满足预期的计量要求。计量验证为不合格,由此可知。经校准后的同一把公法线干分尺按照不同的计量要求作验证.验证结果是不一样的。

结束语

计量工作要有专门的规章准则来保证。一般是企业自行建立的,如果企业没有建立的条件,多个部门协调完成,这需要计量标准器的配合,如果缺乏这项设备,就委托市级单位代为解决。

已经经过校准并确认合格的设备,要和国际国内的检测章程相对比,得到一个可行度的答案。如果各项条件都可达标,即成为合格品,如果无法通过此环节,并且经过再处理还是同样的答案,应和购买使用方进行洽谈,具体到单个设备的使用针对的器具认可或取消。有时允许范围的误差和实际产生的误差数据常常被混用。这也符合一些文件的要求,但是如果误差结果必须被应用到预期计量等工作之中时应当优先考虑校准工作结束之后仍然具有的误差值。

[1]王玉林,陈志勇.略论测量设备校准后的计量验证[J].中国计量,2007-05-10.

[2]王旭芳.计量确认中有关计量验证的探讨[J].中国计量,2011-12-10.

猜你喜欢
测量范围法线计量
基于定位法线的工件自由度判定方法及应用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计测技术(2020年6期)2020-06-09 03:27:32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3
椭圆法线定理的逆定理
OTDR在有线电视网络施工中的应用
水中动态爆点纯方位定位有效测量距离分析
声波夹带法测量可吸入颗粒物粒径的误差和范围
双曲螺线的副法线曲面的相关性质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