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2012-12-29 00:00:00丁涛
新闻爱好者 2012年3期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出现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只有通过其自身优化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电视观众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创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率先制作了第一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各省、市电视台才开始陆续制播自己的天气预报节目。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电视气象节目由单一的天气预报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气象新闻、专题、科普、直播等在内的节目形式,其服务内容也由简单的城市预报和趋势预报拓展到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气候预测预估、气象监测、气象新闻,以及与公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旅游、健康、体育、交通等气象信息和资讯。[1]同时天气预报节目从节目的创意、形式的编排、主持人的形象定位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在为观众服务,在满足观众需要的同时,不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这些变化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电视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要想获得较高的播出效益和收视率,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优化与创新,丰富节目内容和形式,努力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大潮中寻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里,我们通过节目的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方面,来谈一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如何突破常规,从而实现其自身更大的发展。
  节目内容的创新
  节目内容是一档电视节目的主体,节目是否能够吸引观众,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要想提高自身的质量与品位,一定要在内容的创新上下足工夫。
  题材创新。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内容显而易见,凡是和天气以及气候有关的内容都可以作为节目的内容进行播报。传统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往往把内容锁定在天气的阴晴冷暖,以及对人们的出行和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一方面。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行各业的交叉融合,人们所需要的气象信息量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对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来说,其内容的创新之处便体现在它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业信息要丰富。
  语言创新。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由于播报内容的限制,再加上其中专业术语过多,常常显得生硬和平淡。尽管节目时间不长,但也总会让观众产生一定的听觉疲劳而不能一直集中注意力。所以,这就要求天气预报节目的主持人在播报时要在语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比如,可以将专业术语准确地转化为大多数老百姓都可以理解并且接受的日常用语,或者在节目中加入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生动事例。总之,天气预报节目要追求语言美,不落俗套,运用民间口语鲜活、幽默的表达,让观众感到易于接近。
  服务创新。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生活服务类节目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它的节目宗旨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服务”二字上。从城市天气预报到灾害预警预报,从气象预测预估到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旅游、健康、体育、交通等气象资讯新闻,只有充分了解受众关于气象信息的需求,准确把握受众收看电视节目的心理,才能更好地为其服务。这样一种“需要与满足”的关系,才会让观众成为节目忠实的粉丝。
  节目形式的创新
  如果说内容体现的是节目的内涵,那么形式便是传达内涵最有效的途径。因此,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形式的创新可谓让其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观念创新。电视属于创意产业,观念是产生其他具体创新的前提。任何重复守旧的形式,总有一天会因为审美疲劳而失去观众的关注。天气预报节目也可以借鉴国内外电视行业其他节目的形式,以多样化的形式和趣味的表达吸引观众的眼球。例如:节目中采用连线或现场直播的形式,可以增加节目的真实性和现场感;实际演示和体验性的表达方式,可以把具体的天气情况和行动过程进行完整地呈现,给观众带来实用的、启发性的预防和指导。另外,寓教于乐的动画元素的融合和娱乐要素的渗透,也可以吸引年轻观众,满足观众感官娱乐的需求。
  节奏创新。电视节目的节奏是节目制播过程中所遵循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形式。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节奏的把握却至关重要,既不能显得拖沓,也不能显得仓促紧张。天气预报节目的主持人是把握节目节奏的主体,主持人应该对天气预报节目稿有重点地播报,说到当天节目的重点内容时语气要放慢、要加重,主持人语气的轻重快慢能够起到调整节目效果的作用,从而使节目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包装创新。随着高科技制播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广泛应用,各类电视节目越来越注重其外部形式的包装,这样做不仅能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更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播出印象。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一般都短小精悍,因此,节目制播者可以从片头、片花、音乐、音响、主持人形象、演播室背景、字幕等各个方面,对节目进行恰当的包装。但值得注意的是,包装只是节目的外部形态,它的目的还是为节目内容所服务,切不可喧宾夺主。
  节目主持的创新
  随着气象影视的不断探索,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具体表现在大胆运用鲜活的主持语言,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力争达到主持风格和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主持创新作为大体系中的一个创新环节,显得至关重要。
  主持风格要突出。传统的电视天气预报主持人在语言风格上是以“播”为主的,严肃、庄重,缺乏一定的交流感。随着新闻节目由播新闻到说新闻的转变,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也应朝着多样的播报形式努力出新。所谓的“说”天气,就是主持人用聊天、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天气事件“说”给观众。这样的语言形式使得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拉近了,也亲近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采用这种口语化的人际交流方式,既消除了电视和观众之间的界限,也使观众有了人际交流的角色认同和情感互动。
  情感交流互动化。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要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适合电视节目的特点,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是单向的传输,先录后播、我播你看,缺乏观众的参与。双人聊天或多人参与的主持形式,可以避免单人主持灌输式的说教,营造自然轻松的表达环境,但在节目编排中,更要注重观众的反应。现在的天气预报节目不仅仅是主持人一个人的创作,还有前线记者和气象专家互动交流的融入。这种主持风格影响着观众对节目的认可程度,是天气预报节目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电视服务类节目发展的大势所趋。
  综艺性元素的融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不仅要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贴近生活的实用性,而且要具有吸引听众的新鲜感和新奇性。因此天气预报节目主持风格的综艺化倾向逐渐显现,并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例如,湖南娱乐频道早在几年前就推出过一档对传统天气预报极具颠覆性的《星气象》节目。这档天气预报节目把气象信息与生活时尚结合在一起,主要是教人们如何在各种天气条件下,进行着装打扮、保养身体。主持人通过文艺性的加工手法,充分地调动了观众的听觉和视觉的想象,从而增强了气象节目的播出效果。这并非是特例,随着娱乐精神的迅速蔓延,新闻节目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天气预报这种传统型的服务节目大胆融入综艺性元素也将是一种发展趋势。
  随着电视观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和品位的不断提升,在制播过程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对其准确性和可视性的要求也必然会越来越高。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要想抓住观众的眼球,最重要的是要契合观众的收视心理。无论主持人的形象定位、语言表达还是解说配音、镜头画面、编辑艺术等环节,都要以电视节目视听的与时俱进和协调统一为前提。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内容与形式的突破创新,将会给传统的电视信息播报提供一个更为广阔、便捷、畅通的发展平台,也将为节目本身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岳艳霞,宋菁.浅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创新[J].山东气象,2009(3).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