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溢泉湖边人。老家村北紧挨着滏阳河,小的时候,母亲去河边洗衣服经常跟着去玩儿。那时的滏阳河水清澈见底,水底的小石子、水草、小鱼都非常清楚。母亲洗衣服,我在旁边用肥皂盒舀小鱼,感觉在优美的大自然中很快乐。1958年国家在村旁修建水库,到1968年水库建成蓄水,现改名溢泉湖。从水库蓄水后开始,每年冬天水库里竟然飞来了雁群。当时生产队在水库边种了大片的小麦,没成想大雁经常飞到麦田里吃小麦,生产队为保护小麦不受雁群侵害,就备了把土枪,安排父亲与另一位农民专门护卫小麦。有时放学后,父亲临时有事,就把枪交给我,让我到水库边麦田驱赶大雁。扛上枪,这时天色已晚,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远离村庄,走在荒野,到处都是乱坟堆,心里真有点害怕,但既然接受了任务就得去,在离麦田老远还没有见到大雁时,我就把枪放在田埂上,枪口对准麦田方向,一扣扳机,只听“扑通”一声响,(土枪不装铁砂子,只听响声,目的是吓唬跑大雁)远远就听见受惊的大雁嘎嘎地鸣叫着都飞走了。
后来水库扩建,冬天水面达四十多平方公里,水面阔了,大雁也越来越多,于是关于大雁的知识也就越来越了解得多了。
大雁,鸭科类,是一种候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喜冷怕热,亲水善飞,以河湖沼泽为栖息之地,以草类绿叶为食,好群居。由于溢泉湖具有宽阔的自然水面,较适宜的温度,当地农民有保护鸟类的自觉性,再加上湖周围天然丘陵杂草丛生和农民种植的几十万亩冬小麦,大雁有充足的食物保障,自建库以来,成群的大雁每年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由于迁徙路线之长,加之空气阻力大,雁群通常成队列飞行,以减少空气阻力。为了节省体力,它们轮流领头,边飞边发出嘎嘎的叫声,互相呼唤和联络,以免掉队。在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三月已经成为溢泉湖的常客。在这里越冬的雁主要有豆雁、鸿雁、灰雁、斑头雁等,并呈逐年增多趋势。近年来每年大雁达10万只之多,用遮天蔽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它们时而在水中嬉戏,时而在岸上或麦田成群聚集觅食。天空、水上、田间随处可见大雁的身影。溢泉湖已经成为大雁自然栖息地,形成一大生态旅游自然景观。
由于爱好摄影,在摄影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十多年来,我把镜头瞄向身边的大雁,目的是让人们真正认识、了解和保护身边的野生大雁资源。
拍摄大雁不同于拍摄风光,拍摄鸟类动感较强,再就是离拍摄物较远,拍出的照片容易虚,物体容易小。刚开始用标准镜头拍摄,拍出的大雁如麻雀一样小。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拍好大雁,我陆续配备了长焦镜头。在拍摄时都要尽量选择最近距离,尽量把拍摄对象拍得大些。为了能再拍清晰一点,配备三角架是不错的选择。此外要拍好大雁还须注意拍摄好大雁的各种姿势:展翅抖动羽毛的动作、用嘴啄自己羽毛的姿态、互相嬉戏斗殴的情态、头伸在翅膀下睡眠的情形、互相追逐的场景……千姿百态,百拍不重,但是拍摄大雁的确是一项辛苦的野外活动,要拍出好的片子只能是多拍,再多拍,其间的苦与乐只有亲身经历过拍摄才能体验到。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度过寒冬后,大雁又要飞向遥远的西伯利亚,它们将在那里恋爱、结婚,产下可爱的宝宝,秋天过后,它们依然会带着全家重新回到溢泉湖,又回到我们的镜头中。在此热忱欢迎影友们在溢泉湖相会,来一起用镜头记录美丽的溢泉湖,记录美丽的大雁。
(责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