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的启示

2012-12-29 00:00:00赵灵敏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32期


  9月4日,加拿大魁北克省举行省议会选举,支持魁北克独立的魁北克人党击败主要对手魁北克自由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魁北克的独立问题再次浮上水面。
  魁北克位于加拿大东部,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1608年,法国在此建立毛皮贸易商站。此后一百多年间,法国以魁北克为中心建立了新法兰西殖民地。1763年法国在7年战争中战败后,被迫将新法兰西割让给了英国。为了稳定局面,英国国会在美国独立革命前夕通过了历史性的《魁北克法案》,允诺魁北克法裔保留原有的文化和宗教。1867年加拿大联邦正式成立后,英裔由于人数多,地盘大,一直主宰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聚居在魁北克省的法裔对此十分不满,绝不允许将魁北克降到一个省的地位。
  魁北克独立问题最早是由“魁北克人党”提出的,该党成立于1968年。1976年11月,魁北克人党成为魁北克省的执政党后,于1980年就主权问题在全省举行了第一次公投,结果60%的人不支持独立。1995年10月30日的第二次独立公投尽管选票很接近(50.6%反对,49.4%赞成),但同样以失败告终。
  此后,魁北克独立运动沉寂多年。此次魁北克人党虽然比上届选举多赢7席,但整体支持率却下跌3%,而且没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在庆祝大会上,党魁玛丽奥斯先是声称自己是“不论说法语还是英语的民众的省长”,但随后又高呼“魁北克的未来是成为主权国家”。玛丽奥斯的“左右逢源”,显示她未必会再次推动难度极大、争议也极大的独立公投。
  魁北克独立运动的式微,证明加拿大政府多年来推行的一系列举措是卓有成效的。环顾世界,法国的科西嘉、英国的北爱尔兰和苏格兰、西班牙的巴斯克等也都有持续多年的“独立运动”。而在应对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上,加拿大政府的一些做法,值得肯定。
  面对赤裸裸的分裂言论和公投等分裂举动,加拿大联邦政府从来不曾进行过疾言厉色的恫吓和威胁,而是一直保持克制,坚持通过平等协商和民主宪政原则来解决问题。惟一的武力行动是在1970年。当时,鼓吹通过暴力行动实现魁北克独立的“魁北克解放阵线”在制造了两百多起暴力事后,于1970年10月绑架了英国驻蒙特利尔一名贸易专员和魁北克省劳工部长,并将后者杀害。此时,特鲁多总理才断然下令进行军事管制,暂停人身保护状,大举逮捕独立分子。此后,谋求用暴力手段追求魁北克独立的思潮失去了支持。
  魁北克独立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法裔在语言文化上的独特性。但在1960年代魁北克最大的城市蒙特利尔,英语成了商业的惟一用语,超过1/3的居民不会讲一句法语。也正是在这一情势下,魁北克独立运动开始兴起。1970年代,加拿大选择了多元文化立国的政策,主张英裔文化应该对法裔及其他少数族裔的文化采取宽容和接纳的态度。此后,加拿大任何联邦机构发文都必须英法文两份同发,联邦政府各机构优先雇用英法双语者,其首长必须是说英法双语者。到了2006年,加拿大国会更通过了总理哈珀动议的“魁北克人是统一的加拿大中的一个民族”的动议。由于“nation”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这种模糊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魁北克人的自尊心。
  而此前的1999年,加拿大国会还通过了“清晰法案”,规定一个省要独立公投,首先在文字上必须清晰表明独立意图,不能含糊其辞来降低人民对独立后果的认识,而且赞成独立的票必须有绝对多数。此外,还必须经由联邦政府和所有省份的2/3同意方可。而加拿大其他省几乎全是英语省份,魁北克独立因此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能的命题。
  有人认为,魁北克与加拿大的关系就像是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因为利益关系而勉强维持着。2010年的调查也显示,仍有1/3的法裔不承认自己是加拿大人。在保持形式上的统一之后,加拿大国家认同的确立,是更为艰难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