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春丽

2012-12-29 00:00:00苏京京
南方人物周刊 2012年32期


  春丽又要带男孩来北京看病了。
  春丽是我初中时的同桌。在我念高中、大学的几年里,她从技校毕业,工作再下岗,结婚生子,专心抚养智障的男孩。
  春丽说,男孩的“鬼症”是因为没根据黄历选择生产日子。事实上,她老公嗜酒成性,她又将怀孕反应误当成感冒进行药物治疗。查出孩子有问题后,她拒绝打掉,“没结婚的女人打胎不光彩。”事实上,怀孕前半年她就领了结婚证,但她坚持“办酒”才标志着成婚。
  2010年“三八”节,春丽夫妇第一次带着智障的男孩来北京看病,这也是她一家三口第一次来京,“听人说301医院能手术治疗。”我对手术治疗智障深深怀疑,但在傍晚去找他们的路上,还抱着一丝希望。
  那天北京下了雪。在301医院北门一个不起眼的旅馆外,我看到她单薄的身躯穿着那件熟悉的土红色羽绒服站在雪地里。我提出请她一家吃饭,春丽先是说吃过了,接着又说不饿,我一再坚持,她说自己上去叫老公和孩子,让我等着。我坚持要上去看看,进了那个位于两截楼梯连接处、霉味混杂着泥土味的逼仄房间内。她的男孩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儿地喊:“姨,坐电梯,去北京,坐电梯,去饭店。”男人摊着双手,面无表情伫立着。春丽用门后挂着的毛巾在男人脸上擦了擦,紧张地张罗着下楼。
  饭后,男人带着孩子回到那个促狭的空间。春丽告诉我,八王坟汽车站外黑车司机说到301医院要80块钱,她着实吓了一跳;她还告诉我,男孩在肮脏的雪地里打滚,她心头又是多么着急和羞愧。但回到我的住处不久,她立马变回了当年那个和我同寝嬉闹的女孩,兴高采烈地嚷着明天要去哪里玩儿,要给自己买几件衣服——仿佛这只是单纯的走亲访友。就在她握着暖气管傻笑的一瞬间,我心中突然充满悔意,自己不该坚持去那个让她窘迫的房间——她的第一次北京之旅,本可以不是来给孩子治病,本可以单单是来朋友的床上打滚的。
  第二天中午,我打电话问她治疗情况,她告诉我已经在回老家的长途客车上了。“排队等医生的时候,一个人告诉我说手术不好,很多人都治坏了,这个病吃他的药就能好,我们就开了草药先回去了。”
  我气懵了,一时说不出话,只听见大巴车广播里在播许巍的《时光》,她不停地絮叨上车前吃的方便面怎样难吃,她还有几个心仪的景点没去成。
  这两年,春丽比以前更瘦了。说到智障男孩,春丽还是着急,但语气已平淡许多。这一次过来治疗,也不知道能不能有效果,但她那年想看却没看成的风景,我一定要带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