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吁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若不是参与了这次第六届戈尔特斯™户外梦想实现活动穿越徒步组的旅程,八天全程穿越了并不为世人所熟知的秦岭傥骆道,我不会知晓,李白口中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就包括了这条南起汉中洋县傥水河口,北至周至西骆峪的千年古道。刘秀斩蟒,父子筑路,错杀四郎,贵妃取道……这条凝聚了无数史诗传说的古驿道,似乎总和动荡、战乱联系在一起。即使是在今天,一拨儿的史学家,生物学者,背包客慕名前来造访,傥骆道依旧保持着偏安一隅遗世独立的超然姿态。八天穿越傥骆道的旅途,可以用“艰苦卓绝”来形容,而想要揭开这条古道的神秘面纱,了解那些谜一样的诗句、传说和遗迹,恐怕只有于梦中再来一次千年的穿越了……
秦岭最险古道 自古川陕之间,秦巴横亘,峰险水恶。然而在这大山大岭之间,却有一张以汉江为横,栈道为纵,联络四方的庞大路网。不同历史时期先民们开凿的较著名的蜀道有子午,傥骆,褒斜,金牛等七条,这些最早由先民百姓靠脚踏出来的山中小径,大多沿河谷前进,后来经过修葺拓宽,遇到悬崖绝壁,则傍山架木而行,成为官方的驿道,在沟通京城长安和富庶的巴山蜀水之间发挥了巨大作用。
傥骆道因南起傥水河,北至骆峪口而得名,在诸条古栈道中,傥骆道是最靠近秦岭主峰太白山,最为便捷也最艰险的一条。秦岭古道今天大部分路段都已铺设了公路,只有傥骆道因为太过偏僻险峻,成为了最早被废弃的一条,从而也较早逃脱了现代文明的侵害,仍保留着原始风貌。穿越傥骆这一路,沿途有支锅石、大蟒河,父子岭、汉王山之类带有传奇色彩的地名,除了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千年前在这方土地上上演了怎样曲折离奇的故事,也令人好奇神往。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傥骆道的险,从诗人杜甫的诗篇里可见一斑。穿越这条奇险的山路,我们翻越了五六座海拔近3000米的高山。从碾子坪到八斗河路段,虽然向导拿着砍刀在藤蔓丛生的密林中竭力开路,没至人腰的荒草还是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四个小时艰难的跋涉后回到原路,而此时已近天黑,这一天到达预订目的地的目标显然已经无法实现,一番商讨后,大家无奈地决定趁着最后一抹天光扎营在关岭梁北侧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
半夜下起的暴雨终于在天快亮时渐渐减弱,为了赶回前一天因为迷路而浪费的时间,大家在这一天里咬紧牙关,甚至省略了中午的路餐,在忽大忽小的雨中疾行了将近50公里。这一路山野精湿,道路泥泞,翻垭口下陡坡,全体队员无一例外至少摔倒两跤。好在赞助商提供的装备经受住了恶劣天气的考验。行进在茫茫白雾中,我努力辨别方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确保可以看到前方队员的身影,饶是如此,寂静山谷中只听得到雨滴砸在背包上的声音,此外就是自己的喘息,山寂寂,鸟无声,想起出发前在书上看到关于这段道路的描写:“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不禁头皮发麻,加快了行进的脚步。将近八点队伍终于到达这天的既定地点,海拔1400米的八斗河,在这行进途中最艰苦的一天,奥索卡®(OZARK)品牌提供的戈尔特斯®面料装备经受住了考验,雨水一点也没有渗入,内衣保持干爽。
山之殇 周至到洋县间横亘着巍巍群山,路途险峻,但这里自古物产丰饶,久有人居。沿途路过五六个村镇的农民多以种植中药材和养蜂为生。在八斗河村老乡家借宿一晚后,向导将我们一行带到一棵巨大的玉兰树前,据说这棵千年玉兰王早在宋朝前就已经很繁茂,遗憾的是我们没能赶上花期一睹它的风采。也是在这里,我留意到很多老乡家的房檐上都挂着泥巴做成的风铃一样的东西,打听之下才知道,这是竹子编的一个蜂筒,在外面抹上牛粪,晾干之后悬挂在屋檐下,可以招来母蜂,蜜蜂数量增多后再把它们转移到专门的蜂箱里养殖。啜吸花蜜的昆虫居然也喜欢牛粪的味道,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相比峻秀的自然风光,沿途村落的凋敝清冷简直令人心酸。风景再好,年轻人向往的还是大山之外的花花世界。一路上,太多结满蛛网的废弃村屋,太多形单影只的留守老人。在从辗子坪进山之前,我们穿越了一座巨大的石英矿厂区。相连的五六座山因采矿而被炸得支离破碎,行走在矿石铺就的白色山路,鼻端闻到的是呛人的气味,不时还有满载的大货车摇摇晃晃从山上开下来。巨大的白色矿石被整幅采走,残破的山体犹如天外来客般怪异,一直行进到很远,我们才敢拿出净水器从河里取水喝。
徒步傥骆道要经过好几个自然保护区,秦岭最常见的大型野生动物是羚牛。前三天的路途中,我们一路都能看到装在地面的电网和瓷瓶,向导说,这里曾经是盗猎最疯狂的地区之一,附近的山上几乎都被偷猎者装上了电网,虽然前两年进行过几次大的清理,现在还是有不少地方会在晚上7点之后通电捕猎。
进山伊始向导就叮嘱大家,这一路少不了蛇虫鼠蚁,最为猖獗的则要数蚂蟥。负责后勤的大发和阿力从容地从包里掏出一堆透明胶带,大家把裤腿都缠了个严严实实。事实证明这一招并不大奏效,晚上钻进帐蓬时,队友蝈蝈卷起裤腿就发出了惨叫,三只蚂蟥一只已经吸完血被挤死在鞋里,还有一只正趴在腿上大快朵颐,另一只似乎刚从袜子里爬上来,正在寻找合适的位置。整个晚上,我缩在睡袋里,不断从被蚂蟥爬满全身的噩梦中醒过来。
随着路途日异艰难,大家对蚂蟥从开始的极端恐惧厌恶渐渐变为无可奈何的接受和漠视,用领队的话说,身处户外有时候就得有“破罐子破摔”的精神。相比对蚂蟥的有所防备,更加不幸的是,一名队员在行进中不小心踩到了马蜂窝,走在他身后的五名队友都接二连三发出惨叫,最多的一个身上被蛰了十几个包。
幸运的是,八天里我们攀高山下幽谷,斩草开路涉水搭桥,一路摔摔打打,却没有一个队员负伤。在最后也是最为艰苦的一天翻越财神岭和兴隆岭时,天空终于放晴,行走在落满松针的古道上,层林尽染的山峦映衬着淙淙溪涧,阳光从红的黄的树叶间洒落下来,几天的疲惫困顿,在这里逐一得到补偿。
OUTDOOR:八天徒步中哪一段路程最令您印象深刻 ?
AOUTDOOR:这次戈尔特斯TM户外梦想实现穿越徒步组的行程中我最难忘的应该算是25日我们穿越的第三天,早晨在雨中收拾帐篷,很多物品已经被雨水打湿,又因在雨中穿行四五个小时,我们的背包比平时更重。补给不够,睡袋等装备已经潮湿又不适合连续露营,当天只好强行走完50公里的路程,而且翻越了两座海拔2000米以上的垭口。领队感冒发烧,年龄最小的女队员累哭了。下山的坡度又陡又泥泞,我们是靠着坚强的毅力才在天黑前走出山谷。
OUTDOOR:除了沿途风光,留在记忆里最难忘的是什么?
AOUTDOOR:去之前一直在网络上看傥骆道的消息,非常期待能亲自走这条已经有几千年历史的古道。其实这一路走来挺郁闷的,除第二天在茅草坪附近见到岩壁上那些栈道石孔外,真的已经没有什么古迹留下来了。
OUTDOOR:第一次参加这么高强度的徒步穿越活动,老实说有没有一刻你想放弃?
AOUTDOOR:有啊,第三天就想放弃了,这次徒步比我想像中还要艰难,尤其是走雨后泥泞的道路时,当时感觉自己就走不出去了,大部队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只能依靠收队一点一点挪着走,真是想一屁股坐地下就不动了,但是
心里知道这是不可以的。但是看到大家对户外梦想这么执着,我只能硬着头皮走,不断地告诉自己走出去就好了,一直默念“我能行、没问题”。
OUTDOOR:除了倍受蚂蟥困扰,你觉得哪段路程最为艰难?
AOUTDOOR:第一次露营后的那个风雨交加的一天,是最为艰难的,山路因为下雨都变得很滑,又有部分泥石流造成的道路坍塌,下山路只有双脚并拢的宽度,旁边就是悬崖,对于有小小恐高症的我来说简直不敢向下看一眼。
OUTDOOR:向对这条线路感兴趣的摄影爱好者们推荐几个最佳拍摄地点吧。
AOUTDOOR:傥骆道作为一条人文色彩浓郁的穿越线路,算不上有奇绝的风景,
但仍有不少美景等着爱好摄影的你收入镜头。
首先是西老君岭。傥骆道在这一段跟周至县到佛坪的老路有所重合,这段路是在大山之间顺势盘桓、在岩石山体上开凿而成,所以基本上伴随一路的是一侧陡立的石壁、另一侧常常是深深的山崖。走在这段路上,可以看到对面山坡入秋以后色彩丰富的自然植被以及脚下山坳里阵阵涌起的雾气,大山和小路仿佛都在云雾之中被擦去又还原。
大蟒河。河道宽阔、河水清冽,虽比不上大江大河的气势,但也自成风景。河床极少泥沙,都是青白色的石头,经过经年累月的河水冲刷形成各种形状和纹理,路上甚至见过有超过一人高的巨石横亘在河道里。
黄草坪。这里已经处于傥骆道末段接近华阳镇的位置,是财神岭和兴隆岭之间的一个凹地,一片非常开阔平坦的草场。清澈的河水从草场的中间流过,两侧是生长齐整的树林,针叶树木为主。到达这里的时候是下午两点,午后的阳光照耀着秋天枯黄的荒草地,浅黄色的荒草、褐黄色的层叠的针叶林、远处青色的山头和山头上纯净的蓝色天空,再配上一条奔涌穿流的河,使这里不但成为一个理想的宿营点,也能拍出漂亮的照片。
最后还有不得不提的兴隆岭。事实上,这里有在野生动物保护圈内更为响亮的一个名字—长青自然保护区腹地。这里野生动物资源异常丰富,有身形硕大的羚牛、长得像山羊的鬣羚、以及众人皆知的国宝动物大熊猫,近年来这里还曾有过观测到金钱豹的野外记录。就是在这个区域,我们的穿越团队看到了野生的羚牛出现在对面的山梁上,可惜没能拍下来。对于拍摄自然种群的野生动物有兴趣的爱好者,这里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区域。不过进入这一区域拍摄,必须事先接洽林业部门和保护区相关机构,办好进入保护区的许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