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浙江省永康市公示192名 “在编不在岗”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月10日,青海保监局以“性格内向”为由拒录第一名的考生;4月,湘潭“90后女副局长”引爆社会热点。公务员系统为何“丑闻”频发?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
1、永康市为何要“自曝家丑”?
于建嵘:通过这种公示, “吃空饷”的问题得以显露,可这对于减少公职人员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既然这么多人可以“在编不在岗”,那么这个岗位根本没有必要设。
2、为何公职人员“吃空饷”的现象长期普遍存在?
于建嵘:这与机构的扩张有关。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机构不但没有精简,而且不断地扩张。
3、我国各地政府每年都有定岗、定编、定员和清编、清岗、清工资等活动,为何还出现这些问题?
于建嵘:我们的机构改革是由各个部门来实际决定和操作的。这不是一个刚性的、法治化的改革。因此,每个部门都有扩张权力的冲动。
4、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解决?
于建嵘:在我看来,最关键要控制预算。现在财务不公开,预算不能由人大控制。若连预算都没办法控制,我认为这个问题难以解决,公职人员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此都有关。我们的财政太过随意了。通过财政的管理和控制,才能彻底地解决公务员人数扩张等问题。管好钱袋子才能管好人,而不是管好人了再管好钱袋子。
5、有人认为,某些“吃空饷”行为应按诈骗罪、贪污公款罪等罪名予以严惩。这种方式能否起到良好的震慑作用?
于建嵘:你拿了国家的钱,就要吐出来。这种做法可以考虑,但通过法庭也好、行政手段也好,我认为只是一个治标的做法,最重要的还是要控制财政预算。这么多年,国家想了这么多手段来处理,为什么一直没解决?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管不好钱。
6、下一步最主要该如何治理?
于建嵘:首先要做好事前预防,财政预算一定要通过人大代表连续公开,否则就有人有机会暗箱操作;其次是事后惩罚,要加强国家法治的连续性;第三,做好媒体监督。
7、公职人员编制有限,其中还有退居二线和病假的人员。机关只能招临时工或借调人员。从制度的层面,该如何改进?
于建嵘:退居二线的现象与用人制度有关。我一直提倡把公务员和政务官分离,将职务与升迁分离。现在我们职务与升迁不分,容易导致公务员为了追求职务能上不能下的局面。
8、上月,湖南湘潭“90后女副局长”的任前公示引发公众关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干部任用中的腐败问题有严格规定,为什么各地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明知故犯?
于建嵘:现在由于有公示,这个问题能够被公众发现。严格地按照公示的流程来做,公务员提拔就能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但主要的问题在于,官员已经成为一个共同体,你帮我提拔我的儿女,我在外边给你好处,这才是最大的问题。用人腐败与买官卖官一样性质。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重重的警告和处罚,增加他们的风险。
9、全国人大代表刘锡荣说过,“600万大学生考公务员是历史倒退。”对于此番言论,您有何看法?
于建嵘:所谓的倒退可能是指,大学生都认为公务员是一个很好、很安稳的职业。我认为不用完全否认这条路。这是对公务员制度的肯定。虽然考试中存在着一些不公平,但这终究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能为每个公民提供进入公务员体系的机会。
10、针对公职人员招聘、选拔、考核、管理等多个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以保证我国公务员体系良好发展?
于建嵘:总的来说,一靠执法,二靠公务员与政务官员分离。公务员的管理要公开透明。在我们国家, “人治”的现象太严重,所以我们才很难解决公职人员管理中的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