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教师的眼里,个性化强的学生大都是一些不听话的孩子。听不听话是衡量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杠杆。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能否在看到学生短处的同时,也能找到学生的长处,将会直接影响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影响着我们的学生观。
开学的第一天,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我发现班上有一名学生有些“与众不同”,他的坐姿、他的一举一动都比较显眼。点名时我知道了他的名字:郑宇轩。一天除草任务结束,班内总结后,我说了一句:“郑宇轩,好漂亮的名字,我记住了!”我又看了他一眼,发现他有一些不好意思。我意识到这准是个“刺头”,后来与主任一打听,才知道确实是一个纪律上不怎么样的学生,而且在七八年级时很不听话,甚至和班主任打过架,与老师也有对立的情绪。不过从开学上课后,他并不像我了解到的那样,几天下来,比较规规矩矩的,我没有发现他的“特殊”。
因此,我开始研究如何与之相处,并决定先转变他与老师的关系。我从了解学生情况入手,与他一次次的谈心,并在班上表示老师不会以以前的行为来看待每一位学生,老师只看九年级之后与老师共处时的表现。我发现他与我交谈时戒备心不强了,也感觉出他对我不反感,因此通过开学初的几次谈话,我尽量让他感觉出老师对他的真诚,给他希望,让他觉出老师对他有期望。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他比较相信我了。之后我有意识地交给他一些力所能及的班上的事,一是看他的能力,同时也让他感受到老师的重视。这样一个月下来,他没犯一次错。我对他在纪律上的进步大加表扬,同时又委婉地说我想看到他在学习上的进步。从那以后,我发现他变了,学习也刻苦了。
一直到后来他上了春季招生,在班内他始终是一个纪律上很优秀的学生。在上学前的一次谈话,他说起了自己,说以前一直是老师很讨厌的学生,到了九年级,第一次除草他就表现不好,其实是故意的,想看看我怎样对他,结果我并没有训斥他。因此他就不好意思捣乱了,想好好的表现,后来又觉出我是真正关心他,不看不起他,因此痛下决心,改掉坏毛病。这使我认识到“爱”是多么重要,它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一把神奇的钥匙。可是后来我又细细思考,我也感到了一丝后怕,如果当初要是我被偏见左右,错过这难得的机遇,这孩子后来会怎样,我还不得而知。
“爱我们的学生吧”,这是几代人总结出的经验。它告诉我们,学生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成年人学习的优点。如孩子们极富同情心,孩子们的想法特别奇特……我想我们每一个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会有所发现。况且,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爱是阳光,是春风,是我们师生营造平等关系的一盏绿灯。爱孩子,你才会发现孩子确实值得我们去爱。
(唐山市丰南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