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在组织上下工夫,因为,小学生组织纪律性差,好动好玩,一不小心就会把课堂搞乱,所以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时,要不断地调整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保持对体育活动的新鲜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以达到高效的体育教学目的。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好的发展,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也丰富多彩起来。在这大好的形式下,小学体育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一步深入研究体育课堂组织方法,不断创新,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好必要的基础。
一、有针对性地做好体育课前准备
要上好课,必须在课堂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这是上好课的基础。比如说,小学体育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好备课工作,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性别差异、身体状况差异等,与体育项目的特点结合起来,对要进行的体育课综合设计,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体育教学。室内体育课与室外体育课的备课有很大的差别,要区分开来。室外体育课以新体育课程的总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为出发点加强组织教学。而室内课是丰富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的好处、如何锻炼等知识,是打牢体育基础的重要途径。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各种类型小学体育课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学设备,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小学体育教师要科学进行场地器材的准备。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精心搞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力求场地安排图形化、器材布置卡通化,突出儿童特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比如,在“小青蛙找家”游戏时,可以在操场上画上一条小溪,布上水草、荷花、小鱼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二、科学有效地组织体育课堂教学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既有教师的参与指导,又有学生的参与学习,还要有合理教材内容,三者结合起来,加上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体育课堂就会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整体,形成一个动态的、良性发展的活动大舞台,这样,“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就会得以实现。如何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是关系到小学生是否服从组织全身心学习的关键一步,体育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参与活动,通过多种练习,实现体质的增强与思维的发展,通过大脑的思考与身体的参与,感受体育活动带给他们的不同体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改进,来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所以,体育教师要根据室内外授课的特点,科学地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通常是分为几个阶段的,教师要把这几个阶段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内容,运用灵活的组织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上课前,体育教师除了备好课外,还要巧妙布置好场地器材,了解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为上课作好准备。在上课开始时,要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好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的准备活动,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兴奋状态,可以采用小游戏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游戏时间不必过长,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就可以了。在基本部分要把握课的重点实施教学,留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少讲或者精讲,语言简明生动有趣。在结束部分,不要忽视学生的放松活动练习,要把学生兴奋的情绪慢慢缓解,达到上课前水平,恢复体力,保持学生的兴趣,并做好课堂的小结。
三、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体育课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一至两项运动项目产生兴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有针对地组织教学,安排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或者把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不长,所以在体育课中,前半部分是最容易掌握知识的时期,教师要把前半部分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重点组织新授课的教学。当课进行到后半部分时,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有的学生已经累了,所以,教师可以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进行教学,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实”的原则,教学方法多变而且适合于学生,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束部分不要再用那些机械的放松办法,而是充分利用音乐的功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舞蹈运动的练习,达到放松的目的,使学生在课终时能够充分得到放松。
(注:该文章系“农村小学体育课堂组织的有效性研究”论文)
(张家港市合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