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教育的目标也应由过去培养科研型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应用型和技术型的普通劳动者转变。相应的教育理念、意识也需要转变。大学教师必须要结合新形势,树立新观念,以适应新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教师;教学理念
从上世纪末至今,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步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应由过去培养科研型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应用型和技术型的普通劳动者转变。围绕这个转变,相应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方法、模式也需要转变。特别是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大学教师,必须要结合新形势,树立新观念,以适应新发展的需要。
一、要树立载体的理念
在大学教育中,知识已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人。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赫钦斯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繁荣”,而是使每一个个人的自我能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使个人的人格臻于完善。教学担当着四个任务,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其中文化知识仅仅是其中之一。任何一门课的教学过程都应该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培养、训练学生树立理想,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使他们由自然人向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合格公民转变。
二、要树立欣赏的理念
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学生在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地方,恰恰学生最需要的是爱。作为教师,就要经常用教育者的眼光、角度去寻找、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对他们身上发生的每一个点滴进步,都需要用语言表达你的赞许、惊喜,经常表扬那些他们都想不到的、也可能是非常小的优点或进步,使学生有亲近感、成就感,这对于促进他们树立信心、找回自尊、战胜困难都是具有很大帮助的。
三、要树立双赢的理念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必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遇到问题,特别是作为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多鼓励,少训斥,更不能用过激的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也就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视你为良师益友,有事愿意同你商量,达到合作双赢的目的。事实上,当学生肯对你说真心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许多教师在看到某些学生精力不集中时,喊起来问一些他回答不出来的问题,然后一顿批评,这样做毫无效果,只能产生情绪与对抗,对你的教学是不利的。
四、要树立责任意识
51fe7e7ee3504cf5e99a35cb346fb640b9db6614c82869716cfb9864a6db7605 对于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及相应的例题,要反复带领他们做,再使用这些知识进行基本的测验,这些都要事先告诉他们,并不要期望他们在知识、理论上能达到多少深度,而是要学生知道,这是这一阶段他们应该完成的任务,他们有责任尽可能好地完成。而且只要他们有责任心,也一定是可以完成的。这也是培养、训练学生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给80%~90%的人,通过一点努力,能完成的任务。若你给他永远也不能完成的任务,造成他们没有任何希望,结果可想而知。
五、要树立诚信意识
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提出,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可见,教师说到必须做到,如果做不到绝对不说。每次上课都要严格考勤,测试时不论什么原因不到的绝对不能补测;告诉学生下次上课要提问的问题,必须提问。不能只要求严而执行不到位,必须兑现承诺。
六、要树立宽容意识
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例如一门课平时测试十次,教师要明确告诉他们,计算最终平时成绩时,只选其中最好的七次为依据,具有一定弹性,不会因为自己一次没有发挥好而失去信心。这样能减少学生的压力,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能有调整的余地。师生双向交流要充分,平时的训练、测试,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评,让学生知道哪里出错了,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正。同时要求学生及时改正,并明确提出容易出错的题,往往就是期末考试要考的题,必须重视,而且下次真考到的话不能再出错了,否则就是不可原谅的。
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过去的精英教育,其特点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是考虑如何将学生拔上去的教育方法。现在大众化阶段的教育,更加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关注一部分学习基础不好的,使他们能跟上进度,学有所得,不荒度大学时光。如何结合当前的新形势新要求,搞好大学教学工作,是当前许多高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进行总结提炼,以求抛砖引玉,共同为搞好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出谋划策。
(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