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言文握

2012-12-29 00:00:00孙福英
成才之路 2012年11期


   中学文言文教学似乎正在走进一个怪圈:教师只向学生讲解翻译,学生只管记忆翻译,没有互动,没有激情。而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讲述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大凡故事,有情节、有人物,能短时间抓住听众的心理。现代初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对未知领域的东西感兴趣。例如,三顾茅庐、白帝托孤是三国里有关孔明和刘备的故事,学习《出师表》时,向学生讲讲这两个故事,既利于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更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用名言警句导入
   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们就已经积累了不少名言名句,这为初中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警句从做人、做学问的角度发表议论,恰似黄钟大吕,给学生有益的警醒和启示。
   三、以读打动学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入选教材的文言作品文质俱美,篇幅大多短小精悍,读来令人回肠荡气,一咏三叹。我相信,教师用较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音朗读课文,必然大大增强文言作品的感染力和穿透力。美读中节奏的快慢、语气的轻重、语速的缓急、语音的高低、语势的强弱等无不在敲击学生的心灵。学生不会一下子领悟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但他们从老师那或舒展或紧蹙的眉宇间,从那或高亢或柔美的喉音里一定能够获得哪怕是朦胧的审美情趣。这样做,就容易拉近作品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促进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四、立足课内,延伸课外,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借鉴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能力。而教材所选入的文言篇目数量有限,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文言阅读,从而实现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学生文言阅读水平。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些简易的、生动有趣的寓言、神话、故事作为课外拓宽的材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要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要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才能达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效果。相信教学一线的教师,如果能晓之以理、教之有据,文言文教学辉煌的明天就会和我们握手,学生也能和我们的“之乎者也”交上朋友。
   (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