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小班化数学个异性教学策略

2012-12-29 00:00:00任会敏
成才之路 2012年11期


   我于2002年来到体校时起,针对体校学生少、基础差、兴趣低、学习时间短的特点,探索在学生学习能力显著差异的小班里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小班化数学个异性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潜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一、个异性教学的理念
   个异性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之下,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异性备课、个异性授课、个异性训练,个异性辅导、个异性评价,以做到教学的有的放矢,因人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尊重和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新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目标不是固定的,它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来统一的教学内容变为不同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要求,并在学习中表现为达成目标所做出的积极行为。因此,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是辩证的也是统一的。而个异性教学,正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个异性教学的实施
   实施个异性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个异性施教、个异性测试、个异性评价。
   1. 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A、B、C、D、E五层,比例分别占10%、20%、40%、20%、10%,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形分层。显性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形分层则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小组、课堂实施个异性教学的依据。
   2.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标,有针对性地交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其现有知识水平向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迈进。
   3. 个异性施教
   个异性施教是小班化个异性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一步达标、提升。
   (1)按课型确定。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C、D、E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分钟~30分钟。这样能保证C、D、E层学生听懂吃透。对A、B层的学生只需点到为止,一般10分钟左右,使A层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上无穷。
   (2)按教学内容。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个异性教学,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和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学生选用。
   (3)提问个异性。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个异性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请高层学生来回答,简单的问题请低层次的学生来回答,适中的问题回答机会留给中等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适时地给以引导、点拨。
   (4)辅导个异性。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个异性辅导。对低层次的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面批全部作业,选题简单。对中等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高层次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4. 个异性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每个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教师应把握试卷的密度、广度、难度来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所有学生都做,中等学生有选择的做选做题,高层学生则要求做全部的选做题。
   5. 个异性评价
   对学生进行个异性评价,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进步和提高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一个基础,这是进行个异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个异性教学法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迁安市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