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2012-12-29 00:00:00王淑侠
成才之路 2012年11期


   中学课程指出生物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最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传统生物教学只是教师讲台上灌输,学生理解。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教材,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中学生物教学的主要意义
   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活动。我国中学的生物教学历来十分重视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中学生物教学中以加强可持续发展为观点的教育,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实现生物教学课堂生动化
   生物学科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门学科,其中生物基础教学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教学质量。目前的生物教学主要体现了其基础性,但是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生物教学急需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创造性、教育性、实践性又具生活性和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实现以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要求指明重难点,讲到重难点内容时,给学生提醒一下。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可能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教学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通过我对生物教学的专题研究与实践,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生动化的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应善于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注问题的进展,因此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的“动点”,贴近生活,使生物课堂动起来,寓教于乐,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互动的整体。学生作为学习的独立个体,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决定了他们应该是教师的朋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赋予学生必要的自由活动时间与发挥空间,应该尊重学生的内心思维活动,突出其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应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允许学生说话,允许学生选择,让学生在独立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学习个性,实现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因人而异的,教师要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和缺点,整体协调,共同进步。
   总之,新课改下的中学生物教学宗旨,就是要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善于发问,勤于思考,学会学习,受益终身。
   (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