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组织探析

2012-12-29 00:00:00曹春花
成才之路 2012年11期


   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学校要统筹兼顾,把小学体育课堂、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训练全面与教育一起抓起来,形成学校工作中一个完整体系,获得学校教育工作的共同发展。
   有了体育教学计划是不够的,如果得不到落实,或者只是表面上把任务分配下去,没有组织协调,则会进入片面发展的局面。当前是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快,在管理上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把某种好的方法或手段看成永远是好的东西,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过时的现象。所以,面对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教材等新事物层出不穷时,学校体育组织必须向更高的目标看齐,根据学校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的需要,有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
   一、实施分组教学
   在水平一与水平二(年级)教学时,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组织纪律性差,所以一般不会运用分组教学法,这样是为了便于管理学生。可是到了水平三,学生有了自律能力与自我调控能力,我们可以把学生按年纪分组,如可以按能力分组,可以按兴趣分组,也可以按性别分组的组织形式,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动成绩,培养他们的表现欲,让体育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高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他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为了便于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的分组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是兴趣爱好式的分组,可以是友伴式的分组,可以随机分组、同质分组,也可以是异质分组。这样,让学生的分组有很多的空间可以选择,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更容易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学习效果自然也就更佳。
   二、根据教学内容尽量使用简单的组织方法
   体育课对于场地、器材的使用要求要与班级人数相当,不可乱搭配,要求较高。比如用到器材的器械体操、球类等项目,没有器材就很难上体育课或者上不成体育课。也有一些内容不需使用器材,或者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人数的多少都可以,如没有器械的武术、跑、跳、各种娱乐性的游戏等项目。不同的内容对于组织教学的难度也各不相同,所以一方面要对本校的学生进行了解,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再与学校的实际联系在一起,把那些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与学校条件相比较,多组织对场地没有要求,又相对集中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班级学生多是一个教学难题,所以要选择集体性活动的项目来进行教学,这样能避免学生人数多而不易组织的困难。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选择的内容如果能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再加上对教材和场地加以改造,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能很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减轻了教学组织过程中因场地器材的限制和练习形式的单一带来的压力。
   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组织教学
   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把自己的角色从一个统治者变成为一个引导者,做学生的好朋友、好导师,那么,学生在学习体育技术时就会有着很大的情感动力。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配合,学生在一种自主的氛围中学习,思维方式得到了改善,学习体育的态度好转,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能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转变观念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从思想转换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学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因为学生是有思想的,他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基础能力、有思维方式、有学习方法不同等,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同,兴趣爱好也就不同。所以,体育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既不恶意地批评学生,也不全是表扬。在教学中不要强制性地要求孩子,而是帮助他们学习,解决问题。从学生的人格出手,把学生的所需看做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感受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有效的体育课堂组织离不开对课堂的改革与调整,合理地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为了方便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的学习而上好每一堂课,组织好每一节课,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常规,组织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体育课堂将会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乐园与智慧园,同时也会成为体育教师充分施展个人才能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杨国英.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融入快乐因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2).
  [2]王海辉,方贞燕.如何调动体育课厌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成才之路,2008(24).
   (注:该文章系“农村小学体育课堂组织的有效性研究”论文)
   (张家港市合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