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的延伸和继续补充,它所具有的特征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提出了并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有的人不满足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教育理念。如何认识和理解课外活动与体育教学的二者关系,以及课外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来认真探讨与思考的问题。
一、课外体育活动具有的意义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
课外体育锻炼就是利用课余的时间,运用各种练习的方法,结合一些卫生措施和自然力,进行坚持经常全面的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锻炼的习惯,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课外体育锻炼具有的特点
1. 追求锻炼的有效性,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课外体育锻炼非常具有群众性的特点,其目的就在于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追求愉快的身心、体质能够得到增强,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得到丰富,充分发展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养成自发锻炼的好习惯,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2. 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内容方法多样化
课外体育锻炼具有明显的课余性,它不受大纲的教材、课程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因而组织方法十分灵活,既可以是以班级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是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可根据每位学生要求和情况进行选择。
3. 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每名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是有针对性的,学生有性别、年龄之分,体质的强弱也是有很大差别的,对活动内容及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承担的负荷能力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我们一定要考虑以上不同的特点,采取有区别的对待方法。
三、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原则
1. 自觉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目标,同时自觉性也得到了增强。在体育活动锻炼中,要求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的科学道理,同时锻炼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意念专一”,抛除一切的杂念。
2. 适量原则
适量原则是指锻炼时生理负荷要适当,并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加大,并应该随着人体机能的变化而变化。而在我们上体育课时,就出现了“体质好的吃不饱,体质差的吃不消”的状况。而课外体育活动就能够明显改变这一现象,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也应该特别注意两点:第一,通过锻炼中的生理的测定和锻炼以后的自我感觉,要切实做到勤而行。第二,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好运动强度、负荷量和间隔时间。
3. 针对原则
针对原则主要是指锻炼时一定要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有针对地进行,切忌不能千篇一律,这一点符合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特点,能使他们学到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同时,这也正是教学大纲所涉及不到的,也是上课教学不能够达到的。但是在锻炼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制订详细的锻炼计划,要严格执行,适时作调整。第二,最好的锻炼形式就是独自一人锻炼,能够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若参加集体项目的活动,则更应注意自我调节。
四、课外活动与体育教学的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就是“一位教师,一间教室,一群学生”,它将被现代的教学方式所取代,教学变成了学生和教师的双向活动。现代的教学论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因此有的人认为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界限将会逐步消失,以至于近些年来,有的教育学者提出了开展“第二课堂”。但是,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这种进步与发展,充分地考虑到课外活动的作用,足够重视课外活动与教学的二者关系,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两者的差别。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将课外活动理解成为教学的延伸、继续和补充,这种理解直至今日也不能全部否定为没有道理的,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课外活动和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既看到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又承认它们之间的差别,这才是合乎教学和教育规律的。在各种形式的教育中,教学是最基本的形式,只有抓好教育教学工作,重视和发挥课外、校外活动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五、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
在探讨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时,首先要知道它们的含义和概念,它们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独自的一些特点。
体育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依照体育教学大纲,认真制订教学的计划,系统地进行教学。每次课的任务和内容应都是全学年、全部学期的一部分,以保证其连续性与系统性。
体育教学在体育课的场地及器材的使用上应能够得以保证,体育教学应该依据不同的年级来进行成绩考核,并评选出优劣。
此外,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比起来,比其他一些体育组织形式更有连续性、系统性、稳定性、全面性和法定性。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首先应是不断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将学校体育的任务完成,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强他们的体质。在体育活动中,需要人体各个组织细胞分解出能量物质供机体活动所需,能量物质在分解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合成,这种分解和合成,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在能够有足够营养供应的前提下,物质的合成远远多于消耗,并在一定的时间不仅能恢复到运动前的原有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可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这也就是“超量恢复”的原理。学生每周进行几次体育活动,每次一个小时,并安排适合的运动量,对于发展学生的身体、改善生理生化功能都是非常合适的。
学校体育的非常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锻炼身体。但是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技巧,是与练习的时间与次数紧密相关的,因此学生需要在课余活动中采用一些时间来复习并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体育技术和技能。
(昌黎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