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的作文教学探析

2012-12-29 00:00:00纪景民
成才之路 2012年11期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成绩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教师来说——作文难批。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但这项徒劳无功的劳作,又是语文教师繁重的事务,一叠叠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难以逾越的鸿沟,它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教师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实现“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这样才能提高作文的水平。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强化作文批改的艺术。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把握好这一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极大的作用。作文批改,历来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严峻课题。传统的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写多练”,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精批细改”,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那么,教师如何从“作文山”的重压下解脱出来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体会是,多批少改、符号标出、注重讲评、师批生改。
   作文批改,是作文前指导的继续和延伸。对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往往比作文前的指导效果更大一些,因为它能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细致辅导,这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即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作文往往不是教师改好的,而是他们凭着浓厚的兴趣,勤学苦练,自写自改好的。
   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多批”,又要尽量“少改”。“多批”显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少改”就是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不能将学生的作文大段、大段地删掉,或者改得面目全非。“批得少”乃至“不批”作文中的优点不能得到肯定,存在的问题便不能引起重视,久而久之,便会茫茫然、昏昏然,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随之丧失殆尽,因此,提倡“少改”。从客观上讲,中学语文教师普遍负担过重,是难以做到“多改”或“细改”的;从效果上看,教师越俎代庖式的“多改”或“细改”是不会“多益”的,因批改的目的是“授之以渔”,而绝不是“授之以鱼”。有的教师讲究“精批细改”,往往将作文批改的周期拖得很长,这样,既失去了作文批改的时效性、新鲜感,又得减少作文次数。其结果,教师不堪重负,学生的能力也无法提高,事倍而功半。
   这里的“多批”相对于“少改”而言,“多”因人、因时、因文而异,且“批”主要用符号标示,而不用或少用文字批注,这样“多批”既全面地“批”,又有重点有针对性,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养成写作的积极性。下面,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如下几点,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激励为主
   发回作文本,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去关注老师的批语,渴望在批语中得到老师的单独指点,乃至赏识。所以,教师一定要写好批语,不仅要指出文法上的得失,更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利用批语激励学生的作文情感。特别是对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更要善于发现其“光亮点”,在评语中有所褒奖,或选材好,或立意新,或语言有特色,或书写用功,或下笔不凡,或结尾点睛,或层次清晰,或过度自然,或自动检索以小见大,或说不上有什么优点,都较以前有很大进步,教师都应毫不吝啬地标出赞扬号。
   教师对其缺点要真诚指出,尽量具体,使其在欢愉的心境中改掉缺点。通过批语激励,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身的进步,品尝到自己劳动成果的甘甜。同时,也使他们从批语中感受到一股暖意,透过批语仿佛看到了老师那殷殷期待的目光,从而为下一次写作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针对性强
   在每次作文批阅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确定批改对象和批改内容的重点。非重点批阅的作文,只看基本要求,略画赞扬号再打上分数即行,这部分学生因成绩得到肯定,便不会因“批”得少而影响积极性。确定了批改内容的重点,批阅起来就迅速方便。比如oEJ6nfZJp1tLFlRxxHvEEA==有学生错别字多,就着重批改他的错别字,在错别字的上面或下面打×;有学生说话啰嗦,就用删除号;有学生说话不照应前后,就着重批他的失于照应。这种用符号标示、多批少改的做法简单易行,又富有启发性,使学生作一次文,就会有一次收获、有一次进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讲评,师批生改
   由于这里的批改是有重点的“批”而未“改”,所以在批改时解决不好或解决不了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有待于教师讲评时予以弥补。“多批”在于发现问题,“讲评”在于解决问题,因此,讲评尤其重要。为了加强其针对性,要求在教师批改时,必须做好笔记,在讲评时必须做好讲评板书,而且要求学生紧挨着前次作文记好讲评笔记,然后让学生根据讲评内容,再结合自己作文上教师给出批注的问题,尽可能地加以修改,待下次作文交上来时再检查。
   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首先,学生的优秀作文可向报刊推荐投稿,争取发表,也可以让学生文学社刊择优发表,在学校广播台口头发表。可在学校、班级的黑板报、墙报、自办小报的作文园地上发表,也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择文汇集成班级作文选,用于班内外、校内外的交流。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次,实行积分评奖,每个作文本扉页上写上目录,期末算积分评奖,积分少的,可以较之上学期评进步奖。这样,“批”的分数就不再是一个枯燥的数字了。
   上述“多批少改”是就作文批改的基本方式而言的,这并不排除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用的“全班集体批改”“学生自改和互改”“当面批改”等多种不同方式。当然,作文批改的方式,有个师生双方的习惯、适应及配合的问题,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会找到适应自己的方法。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兰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