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但在农村中小学,学生作文水平千差万别、参差不齐,审题立意成为空谈,习作过程中草率仓促等。针对现在学生作文的状况,我觉得要想提高他们作文能力,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等各方面的努力。特别是学校教师,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这一年中,我和其他语文教师就有关作文教学问题向学校提出很多建议,并开始大胆地进行尝试,使学生作文取得了较大的提高。
一、做好本班学生作文水平摸底工作,制订翔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在开学之初,教师首先摸清本班学生的作文实际水平,然后制订班级的作文计划,并认真地备好作文教学课。在实际调查中,要有两种不同文体的考查,还要有命题作文,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字数。同时明确告诉学生,本次调查只是作摸底之用,以便老师制订作文教学相关计划,大家不要抄袭,或大篇幅模仿和借用。因为在作文训练中,端正作文学风很重要。俗话说:“文品如人品。”端正的文风不但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制订有效、可行的计划和实施方案,而且还是作文学习的最终目标。
二、加强作文前审题、选材、拟题、立意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指导
近些年来,各省的中考中,话题作文占比重很大。学生在遇到这种作文题目时,经常是先成文,再拟题,或者干脆把有关话题的文字当做题目。在选材上过于粗糙,不太注意详略得当。结构上基本是“三段式”,甚至是“一块板”,缺少结构上的新意。现在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除了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外,还要对题目选定、题材、结构等方面给学生以认真和耐心的指导。因为只有弄清题意,作文才不可能脱离题目的本意和要求,这样立意才能做到准、新。例如,要写一篇话题为“财富”的作文,教师指导学生时,就要告诉他们所谓“财富”含义是很宽泛的,但其中“精神”财富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创造其他价值的源泉,无论是拟题还是在选材上,不应落入单纯“物质财富”的俗套。结构上可以采用“反弹琵琶”或“反衬”等方法,形式上可以总分式、排比式或并列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们拟定的题目五花八门,但都符合要求。比如,《亲情就是财富》《做个富翁很容易》《给我十年》等。所选题材有关于亲情、友情、自然的馈赠,心灵感悟等,不拘一格,但都能围绕题目。学生能够以独有的视角认识生活中不同的“财富”,表达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平常中见新奇,所写文章内容丰富、立意新颖,这就是教师引导的结果,也是学生敢于尝试的结果。
三、作文反馈要讲究时效性、评价要多元化
教师评价应力求客观。大多数学生害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很大方面的原因就是作文的成就感不突出。在作文教学中,因为批改作文既费工又费力,所以有的教师就出现学生一篇作文交上去,经常一周两周甚至更长时间都不发回来的现象。学生们不能及时收到老师的反馈信息,等到把作文本终于发下来时,学生的兴趣早就没有了,何况有些教师批语仅仅是简单的“阅”字,或者是寥寥几句套话,学生不明白老师说什么,也懒得去看。所以教师批改作文必须要及时。而且批改之后,不一定把自己的作文就发给自己,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别人的作文吸取经验,通过比较进行思考和更新。以前我曾经对那些离题内容采用直接说“离题了”或“这与题目无关,删掉”的形式。而今我是多批少改,多迁就,少删除。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和肯定,也是作文批改时的基本原则。我把那些写离题的同学找来,对他们说,你的作文重新取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和你的内容相符,然后给他中肯的评价。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尽量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可能其审题立意不太好,但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同样可以成为亮点。内容偏离主题了,但题目拟得好,就可以在题目地方给个好评。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就感,那么写作兴趣就随之产生了。另外评语要通俗易懂,少用专业术语,而且要细致,不简单武断,更不要拖沓冗长。学生耳濡目染,就会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让学生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
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是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到感受和真实体验。要多视角地观察生活、5BziNrDWfiJvKQWOgarxtQ1Dy0nGeD4h1zliIACnTL0=发掘生活的精彩。这些都告诉我们,真情实感是中学作文的基本要求,素材要贴近于生活,如果没有主动地观察和思考,学生就不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更谈不上切身的体验了。在该阶段,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虽然还不成熟,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没有观察就不会有发现,不思考就没有体会。丰富多彩的外在世界和内心情感为学生提供了深厚的写作背景和源源不断的源泉。当然学生要以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去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把自己的真实情感用文字写出来。
教师还要特别关心和保护学生们平时练笔时记录的真实情感,批阅的文字要多给予肯定和引导,要求学生打开心扉,睁开慧眼,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且要端正心态,既要以多个视角去观察和发掘多彩的生活,又要注意体现积极的主流,避免厌世等消极情绪的出现。当我发现有好文章时,一定会亲自在课堂上朗读出来。如一位同学在一次练笔时写了父亲外出打工前夜的事情,利用文字充分表现出了父亲对女儿的深深的喜爱和牵挂。在班上我把这篇文章朗读出来,让其他同学去体会如何作文与做人,收到了多重效果。
另外,阅读课外书是学生们收集素材的重要手段。对现有教材给学生推荐的阅读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有计划地认真阅读,而且我们每周还开设一节读书课,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去积累写作素材,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对文学的感情。同时我们还开展读书讨论会,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的体会,交流读书心得,鼓励他们从书中去求知探宝,在阅读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开阔思维。
作文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应该改变思想,积极进行大胆的作文教学的课程改革,各学校也应将作文教学作为一项全局性的任务抓好抓实,提高教师的认识,并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做出不懈的努力。
(卢龙县蛤泊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