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授课本的知识,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中,适时给学生以“如何学”的启示,这远比获取知识更宝贵,因为学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独立的获取一生中所需的全部知识,从而提高素质,逐渐形成学习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同时再教给学习的方法呢?
一、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及情感发展还很不完善,具有很大的向师性,这也是我们教育界经常提为人师表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时时注意垂范作用。教师的情感投入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训所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业。”因此,依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来结合教材的知识和内容的之间联系,创设生动形象的教育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思维的能力。
1.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1)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数学教学是很枯燥抽象的,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这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得生动有趣。
(2)教师自身要对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记得我上大学时,老教授戴着花镜说:“数学美,像思维的体操。”当时我还很不理解,体会不了他的话和当时滑稽的表情,可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是多么的幼稚,也笑自己知识的浅薄。兴趣最具感染力,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引导。所以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才会正确引导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教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学生的思维要从直观思维提升到形象思维,单靠教师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别说深入理解并掌握其规律了。好在现在学校普遍配备了投影,进而到微机、多媒体、展示台等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2. 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一般是从“质疑”开始,再而好奇,质疑恰好是学生的天性。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与习惯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是教师逐渐引导学生按“引疑——质疑——解疑”精心设计的程序。
(1)先以导引趣。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环。好的开端,可以给学生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进情境中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再以疑引趣。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世界上许多问题的发现都源于疑问,疑则引探,勇于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设置疑问,进而鼓励学生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最后以动引趣。数学本身是枯燥的、乏味的,但只要我们精心设置,精心安排,就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引人入胜。
3. 充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为其服务。教育教学也要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应用于生产实践,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时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学习它、研究它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在心理上质疑倾向,进而能克服困难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变“苦学”为“乐学”。
二、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
1. 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的正确性,获取知识和技能
我们所用的教材不单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同时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很好材料,因此,要教会学生独立使用这些教材,获取所学到的知识,才是教学之根本。如七年级教材着重培养学生会识图的方法,新课本中有大量的图形、图片、直线、线段、几何体等内容,就很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但在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图片、图形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观察图时,要了解图的要求,按方位观察、按照顺序观察。(2)按图意的要求,学会操作学具,并会按图意组织简单语言表述操作过程。(3)会按图意要求填数、填符号、计算。(4)会识图,明确图里标明的意思,要求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2. 教学中,注重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培养
操作技能是指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操作某些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比如测量、画图、裁剪拼凑、制作图形等技能。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会操作。操作技能训练需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学习态度。(2)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3)学习中注重循序渐进,立足本质,不要过难、过快。(4)学习引导应用,及时复习。
3. 教学中,注重训练学习的表现过程
在数学课中,学习过程就是思维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数学课上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现出来,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归纳识记,如观察中先看标题要求,再由局部到整体,逐步深入细化等。
4.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在加强教学直观性的同时,要努力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逐步由表性上升到理性达到质的飞跃。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有意识地传授知识,使学生会学,是件不容易的事。在素质教育的改革浪潮中,我们要真正做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亲自尝试与探索,激发他们的心智和思维活动,提高他们自主参与的意识,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实现乐学、会学、学会,这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
(卢龙县石门镇庄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