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

2012-12-29 00:00:00钮庭友
成才之路 2012年11期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快速推进的环境中,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也应当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的原动力是教师理念的转型,教师一定要走出陈旧理念的束缚,与时俱进地分析研究学生、教材,将教学环节前置,发挥预习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以及整合课内外、校内外优质资源,实现历史教学效率的快速提升。
   一、精心编写校本化教学案体现预习作用
   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广泛关注,因为单纯的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凡是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尽量在课前通过预习的方式解决,这样能够让课堂教学的主要着力点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首先,教师要编写校本化的教学案供学生提前预习。学生预习活动要沿着一定的目标与方向有序开展,笔者向学生出示每一章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实际,确定其中的重点突破内容,并且制定提纲,逐条解决。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开展预习活动的效率存在差异性,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对此,教师在教学案中要对学生渗透科学预习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阅读,通过相互讨论、查阅工具书或者借助网络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预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将认为是重难点的筛选出来,另一方面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质疑,提高学习活动的目标性。在预习能力的培养中,笔者侧重于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为新课教学的针对性提升奠定基础。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在每一次的预习活动之后,都要进行自我检测,检测的方法是做一做教学案上的习题,对照预习目标整理学习心得等。
   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思维能力培养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深入研究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选择时机、抓住重点开展互动,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笔者在历史教学中,首先抓好问题的设计。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问题就是整节课的线索,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引导点拨都要遵循思考题的安排,因此思考题设计的科学性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部分地区提出的“活动单导学模式”“589课堂教学要求”,都是在强调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和合作探究。笔者在设计中,既要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做到难度逐步深入,相互紧密联系,通过科学设计思考题的方式,为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其次是抓好重难点的启发。注重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以学习小组为载体,要求学生对照教师提出来的思考题,逐一思考讨论。笔者的这种“放”并不是覆水难收,而是有放有收,放的是形式,收的是思维,对于重难点都进行思维点拨,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够豁然开朗,有效进行合作学习。另外,笔者还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归纳能力,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之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这一环节的汇报交流,其他学生予以补充完善,最后,教师才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三、在历史教学中充分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兼顾了信息补充环节,针对教材中信息量非常少的实际情况,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自己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网络,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补充与运用。另一方面,学生也参与其中,在每一章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收集背景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信息补充汇聚了丰富的教学信息,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在《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前收集了有关“两弹一星”科学家、神舟飞船、转基因等高科技资料,在课堂上讲述,学生也收集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资料,奠定了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其次,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探究,如教学有关科学技术进步等内容时,部分学生对于当前欧美福利国家的高福利政策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这样的政策利大于弊,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政策会造成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制造社会懒汉等,弊大于利。对于这样的观念纷争,笔者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开展辩论,加深了思考与分析的理解与感悟。另外,笔者还将课堂教学向后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撰写心得、开展专门研究等途径,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效果。
   四、在历史教学中充分体现思想引领功能
   以史为鉴,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历史成为学生科学人生理念形成的重要保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一方面,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强化主旋律教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方向引导。如教学《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时,笔者主要是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巨大变化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鲜明的对比活动,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对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笔者在教学中还发挥信息化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影音资料等形式,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为了深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笔者专门从影片《甲午风云》中截取了海战的激烈场景,学生在为英勇的北洋海军将士感到无比敬佩的同时,也对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感到无比愤慨,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增强了肩上的责任感。另外,笔者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在当前,对高中生强化时事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高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教材、了解历史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如笔者结合当前的南海争端,将其与《甲午中日战争》等内容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通过教学方式的优化与空间的拓展等方式,全面有效地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成效,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兴化市安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