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同行

2012-12-29 00:00:00黄杏霞
成才之路 2012年11期


   摘 要:生活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源泉,而脱离生活实践的思想品德教学必将成为无源之水,难以成为指导学生正确生活与生存的内在动力。为了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文章就如何让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同行展开分析,让思想品德走进生活,以有效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并对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有所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程,理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思想品质。然而,目前多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仍坚持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思想品德的德育实效甚微。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同行,将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寓于生活,以激发、引领学生感悟生活、思考人生,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育智又育人的双重功能。
   一、创设生活情境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弱,而思想品德中的很多知识都较抽象,内容枯燥,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利用多媒体集声、形、文、图为一体的特点,创设出直观形象的生活化情境,让理论知识变得立体感十足,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同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以降低教学难度,拉近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率。如在《感受法律的尊严》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增强法制观念,我就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未成年犯罪案例或少年犯的现身说法的视频,使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提高“学法用法”的可信度与说服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与代价,进而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又如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所面临的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差等严峻形势,我就利用多媒体先向学生展示了一组秀美山水、田园风光、繁华城市的图片,再展示一组垃圾成堆、农田沙化、森林砍伐的图片,然而再将两组图片对比,让学生强烈感受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类生活联系,并立志要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爱自然。
   二、引入生活实例
   思想品德课集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肩负着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任。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与生活同行,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与关注热点,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挖掘生活素材,引入生活实例,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品德。而思想品德也与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启迪学生深入思考,反思并改正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过失,提升思想素质。如在《诚信做人到永远》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我便列举“同学间借钱或借物不还”“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身边琐事探讨对同学、教师不守诚信的负面影响,又联系时下热议的“双汇瘦肉精”“餐馆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探讨企业或个人对社会不守诚信的危害,让学生在热烈的学习气氛中,切实了解生活中处处有诚信,并对不守诚信的人或企业产生强烈的不满,从而有利于树立“失信可耻,诚信光荣”的道德观念。
   三、设计生活问题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生活周遭事物的看法也会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并渴望被关注,渴望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会合理消费》的教学中,我首先就结合学生的学习用品,抛出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举起你的文具盒,告诉我它的价格?”在学生们热烈的回答气氛中,大家竟惊讶地发现价格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并通过讨论认识到消费选择虽然多(文具盒的样式丰富),但消费需求能满足就行(文具盒的功能单一),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智对待消费。然后,我又设计了“你的好朋友拥有了名牌手机,他也劝你买,你会怎么办?”“你的零用钱是怎么花掉的?你觉得有意义吗?”“如果父母每周给你50元零用,你有什么消费计划?”等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深化,帮助学生走出虚荣攀比、盲目消费的误区,培养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
   四、布置生活作业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思想品德知识的真谛,教师应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同行。具体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调查问卷、亲身实践、参观访问等活动,并以小论文、主题作文、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提交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利于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能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将内在的思想品德知识外化为行为,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如在完成《网络上的人际交往》的教学后,我就向学生布置了以“网络交往利与弊”为题的社会调查,要求学生据题自行设计调查问题,调查人数至少10人,最后根据调查内容形成调查报告。通过与调查对象的深入访谈,很多学生都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从而能够客观地看待网络,正确地利用网络为自己服务,无形中强化了课堂知识点,提升了教学实效。
   总之,生活中处处蕴涵了丰富的思想品德知识,而思想品德理论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德育功能。因此,教师应让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同行,与时俱进,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实践,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促进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吴子贤.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析[J].学生之友,2011(12).
  [2]方岚.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
  [3]朱才辅.初中思想品德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初探[J].文理导航,2010(8).
  (河源市连平县惠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