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2012-12-29 00:00:00郝秀等
成才之路 2012年11期


   一节课,教师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就新的高中语文教材而言,每学期两本书,若要面面俱到,详细讲解,几乎不可能。要适应新课程,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
   一、指导学生科学听“讲”
   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尝试着少讲,有时尽量不讲,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看书,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我刚开始实践时,部分学生不理解,我一让看书他们便无所适从。我感到,要想把这项教改推行下去,必须转变学生的观念。于是,我告诉学生,语文成绩不是老师讲出来、教出来的,而是自己读出来、看出来的,你们潜力无穷,应该改变自己长期听“讲”的被动地位,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理解文章。慢慢地,学生理解了,从自学中尝到了甜头。
   二、改“课时目标”为“单元目标”
   有部分同学提出一节课一篇文章太少了,为照顾好每一个学生,我把确定“课时目标”改为确定“单元目标”,让学生可选择的范围更大。在确定单元目标时,我尽量概括笼统些,避免将学生框“死”,希望他们能在阅读中获得多方面的收益。比如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第一单元学习纲要为:插上想象的翅膀,带上青春的激情,让我们一起进入一组充满真情和审美理趣的现代新诗。我设计的目标: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意象的含义,品味诗歌语言含蓄隽永的美感,发挥想象,深入感悟充溢于作品的真情。把自己感受最深和难以理解的地方记下来吧,留待我们大家一起交流,相信你一定有精彩的发言。我会给你三课时的充裕时间阅读它们。我这样设计的主旨:(1)激发学习兴趣。(2)尽量淡化目标,让学生处于自由自在状态。(3)充分相信信任学生。在学生看书自学的过程中,我只在教室里巡视,督促部分同学认真看书,解答同学提出的疑难,搜集整理有价值的问题以便在交流课上使用。第四课时是交流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讨论,对于有些问题游离于单元目标之外时,我及时引导。第五课时是诵读课。要求学生选择领悟最深刻的一首诗有感情地朗读,读完之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指出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交流,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得不到根本转变,语文教改只能是一句空话。要转变观念,必须认识两个规律:第一,语文重在积累和感悟,语言就像涓涓细流,慢慢渗透进学生的灵魂并逐渐与血液一起循环。拼命地讲解就像挖一条口子让洪水肆意泛滥,其结果灾祸无穷;第二,学生聪明智慧,潜力巨大,教师必须充分相信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学好,相信他们,就是最好的尊重他们。语文教师要当好“教练”,不要当“保姆”,不要采用“灌输式”,不要“满堂灌”。只有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能把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之火点燃得旺旺的,能充分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才能称得上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
   (唐河县友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