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合作应提高合作的质量,要向内部延伸,向纵深发展,谋求教育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合作,推进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学校应积极争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依靠企业力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企业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强职业学校和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职业院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原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曾在年会中一再肯定职业教育地发展,并提出要和企业联合,实现双赢。“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体制形式,产学研结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二者的目的在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不仅仅是学校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应成为联系学校和企业这两个社会子系统的纽带和桥梁。一方面,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和技能培养,把学生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企业的竞争和发展也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员工。
我们职业院校培养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能为企业作贡献的人员,所以我们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而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要实现从知识为本位向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转变,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为适应企业要求,教师和学生思想上要实现从重理论向重实践、重技能的转变,要明确我们的目标——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人才:理论的学习是为实践而准备,理论是为了更好地实践,更好地提高实践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并且基于我们的学时和设备的限制,机械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将所有的专业技能都去学习,而不管是哪一种专业工种都是社会需要的,要让我们的学生不管实习哪个工种都有一样的热情。
一、确立学校与企业间物质上的双向协作关系
第一,教学装备与生产现场不相适应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投入不足一直制约着职业院校的发展,因而引进社会资本,让企业支持职业院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改造和建设一流的实验实习基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样,既提高了校内实验实习教学的水平,又依托社会资本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二,推进专业院校设施和设备向企业的开放,可以为企业、行业的员工实施培训,努力把学校的教育能力还原于社会,建立双方资源共享的互动机制,达到学校和企业、社会的协作。
第三,在企业中成立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依托规模大、技术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参与实践教学,通过熟悉职业工种的业务内容以及劳动内容,学生接触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获得了完整的生产操作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接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劳动观,有助于理解作为将来社会主义主人公的规范和责任,也就是说,可以学到作为社会一员的自我意识:语言、基本礼节,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
二、推进学校管理的创新
一方面邀请企业技术和管理专家到校作专题讲座,把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文化传输到学校,使职业院校的教育进一步跟企业贴合,也使职业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另一方面选派专业教师真正深入企业,共同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研究制订专业培养方案和适应企业特殊要求的专门化培养方案。学校企业行业共同实施教育,把企业和行业共同纳入育人主体的部分,形成学校、企业行业教育网络,同时学校也积极参与企业和行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协助企业和行业形成学习型社会,真正做到学校企业和行业的资源共享。
三、引导学校培养现代企业员工
现实过程中,许多毕业生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往往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心理没底,即使拥有很高的职业技能,也有可能因为求职能力不足和没有正确的求职技巧而落选。
职业学院要以符合需要为抓手,分层次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学生在校时间的长短不同和本身基础不同,根据学生类别,可以将中专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企业一线操作人员,要求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有独立生产的能力。而高职生则不能单一放在操作上面,要将培养目标放高。这样,我们走出去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长处选择合适的岗位,企业也能在最短时间之内找到胜任的员工,做到人尽其用。
接受企业文化辐射,推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增进学生对企业管理文化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之中。为做好这项工作,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宣讲他们的管理理念,增加学生和企业接触的机会。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学生其实非常乐意接受以这种方式接触企业,并且效果很好。提前对学生进行岗位熏陶,能促进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化大生产的意识。
校企合作,能真正调动教师、企业技术专家、学生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以专业能力为主的综合职业能力,推进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四、校企合作会面临的一些问题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理论和技能要求高,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师,除了应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之外,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校应狠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经过产教结合的锻炼,深入研究产教结合的规律,从而不断更新知识,丰富教学经验。
学校与企业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专业对口与轮岗问题,既能使学校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又能使企业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通过调整教学计划,使实训时间相对集中,便于企业安排轮岗。
校企合作期间,安全生产与工伤保险的问题是学校、企业以及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除了各方加强教育之外,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维护学生的利益。
由于目前人力资源和人才市场的人才资源供过于求,企业在用人方面居于主动地位,当前校企合作的主动权在于企业方面,因此,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应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