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贝拉

2012-12-29 00:00:00刘鸿武
财经 2012年12期


  本·贝拉的传奇一生亦是阿尔及利亚过去百年历史之缩影。他出生和成长在法国殖民统治下,青年时代曾对法国寄予美好向往,后被宗主国的冷酷统治所浇灭。
  贝拉于1918年12月出生在阿尔及利亚山区,父亲是一位农民。贝拉最敬佩自己那位亡命于“一战”的兄长,并梦想成为军人,以战功换来家境改变。
  为让儿子早日结束学业以回家务农,父亲将贝拉的出生年份改为1916年,但没想到战争爆发后,贝拉于1937年就被征召入伍,比其他同学早了整整两年。贝拉却十分高兴,认为硝烟弥漫的战场才是自己驰骋之地。
  面对战斗时,他常以兄长为榜样,视死如归。而为保护法兰西的一草一木,他表现愈加神勇。1940年,贝拉所在的防空分队负责保护马赛。轰炸机穿梭呼啸,他坚守阵地,不断向轰炸机开火,却不知身边的战友们早已逃之夭夭。此役结束,贝拉获颁“战争十字”奖章。
  他一直以为,有了累累战功就可在战后获得更大发展,以改变自己甚至家族的命运。但因为他出身阿尔及利亚穆斯林,一位将军反对赋予贝拉更多机会,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个年轻人“虽然很聪明,却是个危险分子”。
  无奈之下,贝拉带着一身伤疤返回家乡。他仍天真地以为,征战多年的老兵会受到应有的尊重。可在家乡,就连他申请当警察的要求都遭到无端拒绝,实质上还是因为其出身。贝拉寡居多年的老母亲想开一家烟草店,也被殖民政府拒发执照。多年来的奋斗目标幻灭后,贝拉的民族主义思想开始萌生,走上与法国政府武装对抗,获取民族独立的抗争道路,这位老兵复活了。
  1947年,贝拉与霍辛·艾耶特·艾哈迈德创建秘密准军事力量“特别组织”,以推翻法国殖民统治为最终目标。为筹集经费,他们在1949年策划抢劫奥兰的中心邮局。行动不幸失败,贝拉被捕并获刑七年,“特别组织”随之解体。服刑三年多后,他在战友帮助下搞到一把小锯子,锯开牢门逃出生天,后辗转逃往埃及开罗。
  如同当年面对战火亦毫不退缩,贝拉在开罗继续为民族独立上下奔走,且幸运地赢得纳赛尔的保护和支持。1954年3月,贝拉联合其他阿尔及利亚革命领导人创建“民族解放阵线”(FLN)。该组织宣称,与法国唯一的“谈判方式就是战争”,为此后绵延数年的武装反法革命揭开帷幕。
   此时的本·贝拉,对法国人已毫无怜悯之心。
  法国人知道本·贝拉是敌方的大脑和神经,所以多次策划针对他的暗杀行动。贝拉凭借战争练就的灵敏嗅觉和超好的运气,一次次躲过死神眷顾。但常年处于死亡阴影下,他变得神经质,时常怀疑身边的朋友和战友。
  1956年10月,贝拉与四位同事从摩洛哥乘飞机前往突尼斯,不慎被法国特工捕获,又进了监狱。这次他坐牢近六年,也促成其在阿国内声望日隆。与此同时,法国被阿尔及利亚的反抗行动拖得意兴阑珊,贝拉无疑成为一枚价值不菲的谈判棋子。因此,他在监狱里过得还算不错。贝拉大量阅读经典著作,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中汲取到丰富的政治智慧,也开始倾向于法国左翼思潮。
   最终,法国与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在1962年3月签署《埃维昂协议》,战争结束,贝拉恢复自由。他随即凭借超高的声望和民众支持,加上胡阿里·布迈丁领导的民族解放阵线军队撑腰,于1963年9月当选为阿尔及利亚总统。
   这一年,贝拉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从一个以流血斗争为手段,以获取国家独立为宗旨的领导人,转变为投身国家建设的政治家。他曾主持通过阿尔及利亚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推动创建阿尔及利亚国家油气公司,同时计划建设大量学校,让那些流落街头、以擦鞋乞讨为生的儿童们也接受教育。不过,这些政策未能善终。
   本·贝拉终究没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和领袖,甫登上总统宝座即迷醉于权力,忘记是谁将他送上权力巅峰。他公开声称自己是“阿尔及利亚唯一的希望”;他怀疑老战友,认为他们想阴谋夺权;他在政府内部不断排除异己,将对手关进监狱。他还宣称要向卡斯特罗和纳赛尔学习,成为第三世界的灯塔。这种种表现为其树立起更多政敌。
   在此背景下,民族解放阵线的另一位创始人艾耶特·艾哈迈德于1963年9月发动起义,与贝拉政府对抗。
  正在贝拉要与反政府武装展开谈判之际,军事将领布迈丁于1965年6月19日突然发动政变,将他赶下总统宝座。这一次,他的牢狱生涯直到1978年布迈丁去世后才告结束,长达13年。
   从权力巅峰跌入谷底,又经历十余载囚徒生涯后,重获自由的贝拉对权力失去往日的兴趣,将更多关注转移到推动国家的民主化变革。他曾担任非盟智囊团核心成员,支持巴勒斯坦,公开批评美国的相关外交政策。
  作者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