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预产期在明年1月的内地孕妇,5月2日于自助赴港产子论坛“眼界网”上询问,能否通过剖腹产预约今年12月的床位,以搭上“末班车”。
在传统生育高峰的“龙年”,延续数年的赴港生子热潮遭遇政策寒流。即将履新的香港候任特首梁振英4月16日称,明年香港私立医院应停止接收“双非”(夫妻双方均非香港永久居民)孕妇;“不能够保证”届时“双非”孕妇在香港诞下的子女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随后,4月25日,香港食物和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宣布,2013年起香港公立医院停收“双非”孕妇,全力应付本地孕妇的需要;而私家医院亦与政府达成协议,明年不收“双非”孕妇。卫生署亦不会再签发明年的预约证明书。
其实,以春节前夕的港人“蝗虫论”为发端,港人对“双非”孕妇及孩童挤占香港公共资源的批评声不绝,此番全面停收并不意外。
中介提价
对于文首的询问,“眼界网”上所有回帖都表示,该孕妇提前剖腹难以实现,因为香港医院均以B超显示的预产期为准,来确定是否或何时发放预约证明。《财经》记者咨询相关中介,得到的答复是“有能力办到”,“现在全套费用包括食宿是18.8万港元,剖腹产要另加3万港元。不过一定要尽快,不能再拖了。”
“全香港11月底、12月的床位已经不超过十个了。”5月1日,一家正规在深港两地注册的中介公司说,“现在在私立医院生产,8.5万港元是最低消费;还需要付给我们9万港元,其中7万港元是付给床位中间人的,2万港元是服务费。政策变化以后,老板说最后几单多赚点,所以服务费涨价80%。”
当问及明年打算,该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正准备转型,去做美国、加拿大生宝宝的中介业务了。”
目前世界上实施“出生地国籍制”的除中国香港,还有美国、加拿大及部分亚非拉国家等。中国澳门则要求严格,内地孕妇在澳门所生小孩,需父亲在澳门合法居住,或已取得澳门居留权。
规避内地计划生育政策,是赴港产子家庭的另一考虑。今年初引起大波澜的内地前跳水运动员田亮夫妇,在香港生下第二胎即是最新的案例。陕西省人口计生委表示将在近期公布调查结果。5月2日,田亮所属经纪公司透露,田亮或被征收约200万元的“社会抚养费”。
2010年3月15日,国家人口计生委给上海市人口计生委的复函规定:“夫妻双方均为我国内地居民,在国外、境外生育的子女回我国内地居住,办理了入户手续或两年内累计居留满18个月的,在适用各地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时,应当计算该子女数。”
而国内人口政策并未有显著变化。4月10日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以“稳定低生育水平”。对于公众颇为关注的放开“单独二胎”(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胎)等涉及放宽生育的政策,未有提及。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表示,对“十二五”期间试点“单独二胎”政策,并不乐观,“不排除随着形势变化,在‘十二五’末期有再调整政策的可能”。
私院零“双非”
3月12日,香港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对外表示,由于本地及非本地孕妇的服务需求在近年来不断上升,香港医院管理局(下称医管局)的产科及新生儿科的服务受到重大压力,服务量已经饱和。在2011年-2012年度,新生婴儿深切治疗病床的住用率为108%,产科使用率亦高达107%。
本是香港公民、“漂”在北京的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表示,国际上通常认定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要求病床使用率在80%左右,香港产科显难达标。
为解决上述问题,医管局先后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八家公立医院产科采取涨价、限额等行政措施(见《财经》2012年第4期“赴港产子纷争再起”)。 2012年接受非本地孕妇来港分娩的数目限于3.5万名,其中包括公营医院的3400名和私营医院约3.1万名。
“一个产房六名孕妇,竟然有五名来自内地。”一名今年3月刚在私立医院生产的孕妇说。公立医院限额缩紧,内地孕妇选择收费昂贵的私立医院。2011年,共有43982名非本地孕妇在香港生产,而私立医院分娩数达76%以上。受需求量增加的影响,私立医院的生产价格也逐年攀升,年度涨价幅度在3000港元-4000港元,按目前人均生产费用5万-10万港元计算,每年逾3万人可带来超过15亿港元的收入。
与此同时,因医疗服务私营化导致妇产科市场化的声音并不鲜见,主要理由是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转往待遇较佳的私立医院,导致公立医院人手进一步不足。另一方面,近年私立医院经常被指滥收费用,政府却缺乏监管。
不过,香港私家医院联会主席刘国霖坚持认为,没有必要进一步限制内地孕妇数目。“因为香港的公立与私家医院的产科床位都是固定的,只有预约到床位的孕妇才能赴港产子。”
私立医院为何放弃高额利润,最终就停收非本地孕妇与政府达成一致?据了解,十家提供产科服务的私立医院主要通过私家医院联会表达意见。过去数月间香港食物和卫生局就2013年产子分娩配额,多次与私立医院代表会晤。
香港食物和卫生局局长周一岳承认,要求私立医院停收“双非”孕妇,确实“对某些医院或产科医生来说,有一定影响”。不过,“由现时至明年1月,仍有七八个月的时间让他们做准备,相信对他们来说,是有足够时间作出服务上的调校。”
“如我们要求限制私家医院提供的服务,限制其服务量甚至收入,他们自然不愿意。”周一岳亦赞扬磋商过程中私立医院的合作态度:“他们在过去一年与政府作出各方面的沟通,也十分合作,亦明白产科服务并非纯粹医疗服务,因为婴儿出生后,社会也有一定的负担,这社会负担并非医疗界可单独承担。”
《财经》记者联系了上述香港十家私立医院。2011年共接受2902名内地孕妇分娩的圣保禄医院表示,“就明年产科服务预约问题,本院会跟从政府机制处理非本地孕妇预约分娩个案。”养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