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巨人”柯达的末路穷途

2012-12-29 00:00:00稼辛
看世界 2012年18期


  “1888年,伴随着‘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口号,乔治·伊士曼为消费者带来了第一部简易相机。从此,他使笨重而复杂的摄影过程变得简单易用,并且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这段话曾经长期挂在黑底黄字的柯达中文官方网站上。在数字时代带来之前,柯达曾经是个人胶卷市场的霸主,柯达曾经是胶卷的代名词。在那个时代,柯达犹如今日之苹果。
  柯达公司这些年
  时间回到上世纪末的1999年,美国市场传统胶卷的销售增长速度仍高达14%。仅仅一年时间,2000年底,胶卷开始停滞。那时,一直将胶卷带来的巨大现金流作为“主菜”,将数码产品作为“小菜”的柯达,仍认为胶卷的没落是整体经济衰退造成的。
  2002年底,柯达终于意识到,在数码影像技术的冲击下,传统胶卷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从柯达的财务数据几乎可以直观地看到每年以10%的速度萎缩的胶卷市场:自1997年后除2007年一年外,再无盈利记录。
  2004年,柯达推出6款姗姗来迟的数码相机,但其数码相机业务利润率仅1%,其82亿美元的传统业务收入萎缩了17%。时至2005年,柯达斩获美国数码相机市场销量第一,但是快乐却只维持一瞬,接下来的年份,美国数码相机市场老大位置持续为日本企业所占据。
  2007年12月,柯达决定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这是一个时间长达4年、耗资34亿美元的庞大计划。重组的目标很明确,把公司的业务重点从传统的胶片业务转向数码产品,却可惜“生不逢时”。2008年金融危机,终结了柯达短暂的复苏势头。
  2010年,全球数码成像市场翻了差不多两倍,但柯达的数码业务收入却基本与1999年度持平,只占营业额的21%。这一年,柯达收入近200亿美元,营业性亏损高达5800万美元,其主要的利润来源竟是专利技术的转让。
  出售业务和专利
  也许柯达的问题并不在于技术能力上。毕竟,是柯达发明了第一台数码相机,积累了海量的数码影像技术专利,这些技术很多即使在今天依旧领先;而在转型数码、押宝打印机业务之后,柯达的产品在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上相比竞争对手毫不逊色。
  申请破产之后,柯达已经获得花旗银行9.5亿美元的贷款额度,以保持公司的正常经营,期限为18个月。但,柯达的前路在何方?
  在申请破产之后,很多柯达人都觉得柯达将变为一家依赖于单一盈利业务模式的“小”公司,专注于消费数码影像和商业图文影像两个领域;甚至不乏这样的声音:柯达会越来越小,在很专业的市场领域,成为摄影发烧友们喜爱的小众公司。
  不久后,柯达CEO 安东尼·彼里茨在一份声明中说:“出售个人胶卷业务是我们公司重组的重要步骤,我们将专注商业市场。另外,我们将继续简化运营模式,努力恢复盈利。”
  专利无疑是柯达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一笔财富。近年来不uKlL+BUNjHJWt/Wb55VgDPseQr/nBbL4pvY/1EJNbFM=断对苹果、富士、三星等提起侵权诉讼的柯达,终在去年的8月开始兜售其1100项数字图像专利。这笔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财富,吸引了包括苹果、RIM等公司的注意。
  在个人胶卷出售之外,柯达还出售商业扫描仪和零售印刷亭业务。而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柯达正在远离消费级市场,专注于商业包装和印刷产品。尽管这样做看似是放弃了其大部分的摄影部门,柯达表示,不会放弃其原有的承诺,寻找有相同兴趣的买家。
  打印机之路好走吗?
  尽管柯达决定在专利贩卖上孤注一掷,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柯达已经收到了两个企业财团的竞标,但竞价却远低于柯达所预计的26亿美元(据称只有5亿美元,一说2.5亿美元)。这意味着在偿付了债权人之后,进入破产保护的柯达将无法给自己留下更多的现金。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柯达究竟能在打印机的市场走多远:惠普、佳能、爱普森甚至Lexmark早已虎视眈眈了。事实上,柯达的打印业务一直在亏钱,今年第二季度,柯达商务、消费业务部亏损5300万美元,上年同期亏损1.35亿美元。柯达第二季度亏损为2.99亿美元,营收则同比下滑了28%,达11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柯达占据了商务打印机市场8.2%的份额,在2011年第四季度曾达到25%。
  可无论如何,“柯达”已经成为了失败者的代言词,在财经杂志上,已经常常可以看见《XX,下一个柯达》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