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勒紧节操

2012-12-29 00:00:00关照
看世界 2012年18期


  节操,指人的气节、操守,通常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道德水位线。最近有一句网络流行语:节操掉了一地。指的是为人处世没有下限,脸皮厚,没有廉耻之心。譬如说腐女们看到奥运会上德国体操队的帅哥们忍不住YY一下男同情节,我们可以说她们节操掉了一地;比如有宅男说:“我要OOXX二次元世界里的所有妹子。”这种妄语也是节操掉了一地的表现。
  不过这种笑骂式的损语多半是开玩笑,并没有人真会因为你YY凌波丽或是凉宫春日就认为你这人没有节操、无耻龌龊。但是正是这样的一种玩笑心态逐渐“成就”一些人的无节操言行。周克华被击毙后,有网友开玩笑——马加爵:“你来了。”周克华:“我来了。”马:“等你八年了。”周:“是啊,八年了,我也没闲着。”马:“洗衣机买到了吗?”周:“晚了一天,没赶上京东。”马:“……”
  说句心里话,这个玩笑我看不出有什么笑点。想必死者家属看了都会很痛苦。人命生死,于某些人看来不过是场游戏和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真的比周克华开枪杀人还要恐怖。
  周克华在重庆开枪后,舆论也在第一时间跟进。与此同时,“爆头哥”这个称呼也开始出现在了各类媒体的醒目位置。“哥”这个字,本应带着尊重与亲切,可是,“爆头哥”能传递给我们什么东西呢?暴力美学?如神枪法?嗜血精神?我想只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戏谑和嘲弄吧。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罪犯,却被冠以“哥”的名号,这其中既传递出当下网络语言的贫瘠匮乏,也折射出很多社会成员已经丧失了严肃思考和庄重表达的能力。
  而当年的“9·11事件”发生时,有国人在电视机前欢呼美帝国主义遭殃;10年之后,有人在显示屏这头为一个杀人惯犯吹口哨。罪恶需要用制度和法规来约束,而娱乐至死的情绪宣泄却更需要道德节操的背书。从药家鑫案开始,舆情情绪的无节制宣泄和近乎不负责任的口水都已经脱离了理性的轨道。如果一个社会一直都无法找到对人性的尊重,那么这个社会与高度分工的蚁穴几近无异。
  (作者系媒体编辑,中英文翻译,日本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