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独特的优势,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学中超大容量的信息库,丰富了师生的知识,拓展了师生的视野。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优化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它所蕴涵的大量数学信息能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第一册的“统计”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以“大象伯伯过生日”为主题的生活情境,引出前来祝贺生日的有关动物,让学生统计每一种动物各有多少个。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动物们都带来了什么礼物(鲜花),要求学生按不同的颜色对鲜花分类统计。大象伯伯看到来了这么多的客人,十分开心,他准备了西瓜、桃子、草莓等水果用来招呼客人,但他不知道各要买多少个,怎么办?学生们又自然地想到了统计。我们把课本中的情境有机地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起来,一环套一环,新奇、刺激又充满挑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乐此不疲。
再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我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一种方便面每箱24元(5袋一包,24袋一箱),为了促销,三家超市对这种方便面分别推出不同的优惠政策,甲超市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乙超市一律九折;丙超市达到30元就一律八折。问:(1)买1袋这种方便面到哪家超市便宜?买20袋呢?(2)买多少袋这种方便面才能达到丙超市的优惠条件呢?这样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认真计算,最终对百分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丰富教材内容,培养参与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资源丰富、学生易于接受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比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十册《统计》时,事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拍下了一段反映路口交通状况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加工制作成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创新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学《认识角》时,先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下载生活中各种建筑物的图片,从中提取出数学图形,再从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入手,通过让学生摸实物游戏,感受圆形的物体是圆圆的,三角形物体的边是直直的、还有三个角等特点。接着通过让学生感受角、触摸角、寻找角等活动,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初步体会角的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再回到生活情境中,通过大量的网络图片信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中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观察、操作、演示、比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做一做、比一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地指导学生操作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启发数学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更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运用多媒体制作了《曹冲称象》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想一想石头的重量为什么就等于大象的重量,从而让学生知道了“转化”的思想。接着,通过计算机设计的动画,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实验,富有启发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把一个圆分成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再把这个圆分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容易多了。这样做不仅顺利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了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首先在电脑上设计了一个网页,网页上出现各种不同的图形,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分类,学生通过充分的分析与比较,理解了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初步感知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按照特征在电脑上绘图。结果,学生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图画,有的学生画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轴对称图形。这一环节的设计,多媒体技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弥补了讲授的单调与乏味。学生不但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也培养了数学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从学生心灵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开拓了小学数学教育新途径,优化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提高了数学课堂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南闸镇中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