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

2012-12-29 00:00:00卢宝磊
新课程·上旬 2012年6期


  素质教育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但学生的书包是越来越重。早在2000年1月,教育部就发出减负的号召,能落到实处的很少。可见,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实施以及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的关系,在不少人头脑中并没有明晰。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对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做一比较详尽的论述,以厘清人们的认识。
  一、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的含义
  “素质”原本指事物本来的性质,心理学上则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后来泛指人多方面的能力和修养。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手段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减负提质,就是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真正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实施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的原因
  在过去,我国的教育一直强调“一切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学生能力的养成不过是训练应试技巧过程中的附属品。这严重阻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各种技能的提高。素质教育则不然,它注重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因此,在一般意义上,素质教育是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理想,值得提倡。
  与倡导实施素质教育极不相称的现实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一些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观念还没有转变,搞的仍是应试教育那一套,“消极的甚至反面的后果”不断出现。《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中曾指出:“现在一些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心理压力很大,这不得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容易产生其他方面的问题。”可见,给学生减负,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三、实施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的主要层次
  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具备必要的谋生手段和发展技能,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具备这一基础,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才有可能。所以,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其次,要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实现的意识和技能。在社会化过程中,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在个人私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进而积极参与社会公德建设。”素质教育不能只教人学会“找工作”,而应当“开发和培养人的真心、爱心、责任心、羞耻之心。”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首先要弄清负担的成因在于学生升学压力大;升学压力大,在于高等教育资源短缺;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又在于……
  据此,给学生减负,(1)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采取措施:严禁组织学生统一购买辅导资料、订阅报纸杂志;不得占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更不得收费上课等等。
  (2)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投资环境,大幅度开放教育市场,为青少年提供更广阔、多渠道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政府积极鼓励民间和个人投资教育,加速放开,放手发展,大力发展民办大学,丰富高等教育资源。这样,升学就不再会成为一种压力,学生的课业负担才有望随之减轻。
  (3)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着力培养独立思考、诚实守信、大胆创新、自由创业的现代公民人格,摒弃或妄自菲薄、因循守旧,或偷奸钻营、尔虞我诈的传统奴化人格。”
  四、摒弃对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的错误看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对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往往理解得不够深入,甚至产生了歪曲的理解。有人认为,既然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就应该抛弃应试教育的“一切以考试为中心”,少考试甚至不考试,这样就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抛弃“一切以考试为中心”是对的,但据此就否定考试无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素质教育既然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安排合理的、必要的考试是完全应该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的素质决定了人作为生产力的活跃程度,而人的素质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我们能否成功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且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否真正转变了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素质教育与减负提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我们既要重视实施素质教育,又不能忘记给学生减轻负担。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 河北省清河县职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