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2-12-29 00:00:00徐惠娟
新课程·上旬 2012年6期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等各项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所以我们要重视阅读教学,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阅读都是“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那么应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基础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和读、自己会阅和读。因此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当建立一种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给一年级学生上阅读课时,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同时应该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断句,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平时教学中举行“课文片断朗读比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阅读教学重视朗读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声朗读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正如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连贯、多样、内容具体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教师适当地指点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好,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谁也想来展示一下?”……实践下来发现,评读使大部分学生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倾注自己的体会,虽然读法有别,各具特色,但都进入了境界,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拨动了他们的心弦。
  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中的课文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
  总之,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这会对学生终身有益。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11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