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就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而无关的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成果,都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产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会起到一些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法
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化学课程中,有许多知识很抽象、枯燥,学生难于理解,这时就要采取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晶体结构、化学原理等教学内容,在平时很少能够观察和实践,因此要采用观看微观动画或有关科教纪录片的形式来演示。课件可以自己制作或上网下载,录像资料可以从电视上录制,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走进科学》《探索发现》等节目。
二、例证法
即运用归纳推理,通过列举真实、典型的事例,从特殊推一般,从个别推全面,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论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社会热点、日常生活中学生身边的实例来对相关化学知识进行讲解。如讲解石油和煤时,结合西气东输工程,中东战争中的能源因素,让学生了解化学与能源及材料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大家细心观察,并和化学知识相联系,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典型的事例。
三、类比法
即在新事物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的方面作比较。科学史上很多重大发明都是发端于类比,类比被誉为科学活动的“引路人”。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类比,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使用类比方法时,要注意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在引进新概念、新规律时,应当进一步把他们的本质讲清楚,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起到举一反三的好效果。如在刚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时,我们可以通过先让学生回忆摩尔质量的定义引出,这样学生会很快地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
四、角色扮演法
即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从实用的角度来学习、应用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教学中,可提出以下问题:化工生产与化学科学研究有什么区别?何谓化工生产的“三废”?让“三废”自由排放有什么危害?加以利用有什么好处?如何确定化工生产的规模和厂址?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并分组担任投资商、工程师、市长、工业局长、环保局长、土地局长、市民等角色,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析利弊并进行决策。课后布置学生调查附近的硫酸厂或其他化工厂的环境问题和经济效益,并评价其生产规模和厂址选择是否合理,写出报告或提出合理化建议。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讲述一些像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可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新的形象展现在新的时代。作为中学生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
(作者单位 吉林省蛟河市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