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从模仿开始

2012-12-29 00:00:00刘梅芳
新课程·上旬 2012年6期


  摘 要:大多数中学生对写作有恐惧心理,原因是不知道写作到底要“写什么”,到底要“怎么写”。他们的生活积累还很少,阅读量还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闭门造车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不易。如果教师能多提供范文让他们模仿,往往能降低写作难度,消除恐惧心理,使学生有章可循,从而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写作;模仿
  一、写作应该从模仿开始
  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发现,不管老师如何给学生讲授写作技法——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开头、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等等,效果却并不怎么好,大多数学生仍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很多学生都很困惑:写作到底要“写什么”,写作到底要“怎么写”。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没有素材可写,也不知道如何将老师讲授的写作技巧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
  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是内心感受的一种再现,所以,要写出好的文章来一定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然而,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生活空间狭窄,视野不够开阔,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都远远不够,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素材来写作。
  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模仿是一条重要的对策。模仿应该是这样一种行为:它以具体的文本为参照物,进行不完全的借用与复制(完全的借用与复制是抄袭),以此产生出来的新文在一定程度上与原文相近似。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朱熹曾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读得韩文熟,便做韩文的文法;读得苏文熟,便做苏文的文法。”可见,模仿是获得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的确,模仿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创新规律的,正如练武者有套路、书法有字帖一样,初学写作的中学生也离不开对范文的模仿,从模仿开始,在模仿中求发展。
  二、写作如何从模仿开始
  在模仿中我们可以借用和复制一些什么呢?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文质兼美,不仅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范文,也是学生写作模仿的最佳范文。还有一些中、高考满分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能作为很好的模仿对象。
  (一)模仿内容
  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觉得无物可写,所写出来的作文也经常空洞无物。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积累不够丰富。在这种情况下,适当模仿范文的内容,学生就会有东西可写。
  在学习了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这篇课文进行一次写作训练。《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父亲教给“我”战胜困难的方法,那就是把大的困难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一步地战胜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大的困难。在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中,发现了一篇非常精彩,题目叫《拐一个弯,再拐一个弯》。这篇作文写了小作者有一次跟父亲去旅游,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走得很辛苦,每次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父亲就告诉他“再拐个弯就到了”。在拐了好几个弯之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由此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之路不是笔直的,总是躲在几个弯道之后,只要你拐一个弯,再拐一个弯,你就能获得成功。
  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学生在读的时候会有所领悟:原来作文里可以写这些内容,以后写作的时候,就会更多地关注一些自己以前没有关注到的内容,写作素材就丰富起来。比如写母爱,同学们大多会写母亲下雨天给“我”送伞、半夜给“我”盖被、虽然真实,但实在太没有新意。在读了中考满分作文《藏在枕头里的爱》之后,学生豁然开朗,原来母爱可以写得这么细腻。
  (二)模仿结构
  有了素材,学生也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作文来,还得有一定的结构框架将材料组织起来。写作研究专家单立夫说过:“作文结构是作文的核心特征,是思维表现的过程,是作文中不可变革或者说变革最小的部分……就像一个万花筒,万花筒中只有几块彩色玻璃,但是这几块玻璃只要一转就会变化出千姿百态的图案,作文结构研究的就是那几块玻璃,看看文章中有没有那几块玻璃,要把最基本的样式找出来……”可见作文的结构是有样式可寻、可仿的。
  学生写作文,往往是平铺直叙,没有任何波澜,自然难以吸引人。《羚羊木雕》是一篇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课文,文章一开始就能紧紧吸引住学生,因为作者在写作时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将最激烈的矛盾置于开头,从而抓住读者的心。学完这篇课文之后,要求学生也模仿这种结构写一篇作文。从交上来的作文看,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这种结构来安排写作内容,在作文开头就将读者带入到强烈的矛盾之中,然后再交代事件的起因和结果。这样安排材料之后,文章有起伏,就能吸引人的眼球了。
  近几年来,创新的作文结构层出不穷,有小标题式、日记书信式、童话寓言式、病历式、剧本式、实验报告式等。教师可以把这些结构新颖的范文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样式模仿,这样写出的文章比老套的三段式要好得多。
  2005年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芳香永存》运用排比段的形式,写出了自己对已逝母亲的怀念,很感动人。读完之后,同样可以要求学生用排比段的方式写一篇作文。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怀念老师的作文,通过“老师,我从此不再堕落”“老师,我从此不再害怕”这样的排比段,写出了老师对自己的拯救、关爱和鼓励。他的这篇作文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三)模仿语言
  文章立意明确、材料选择之后,能使文章增色生辉的就是语言了。好的语言让人赏心悦目,如沐春风;平淡单薄的语言读来味同嚼蜡,让人生厌。文字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单位,文字的合理选择、创新运用体现了一个人的写作功底。亮丽文笔的基本特征是具体可感,鲜明生动,富有情韵,绝妙传神。作家秦牧说过:“文学作品的文字除了要求清晰流畅之外,还要求优美。文字如果不能给人以美感,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会大大降低。”每一个初中生都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也学会了运用一些修辞手法,然而在大部分的写作中,他们的语言还是相当的平板枯燥、苍白无力,不少学生的语言还算不上通顺,更不用说有文采了。
  所谓语言上的模仿,就是学生通过对语言范例的熟读、理解、领悟,从而写出与范例有相同或相近结构形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的语言。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字、词、句、段值得我们模仿学习。在学习课文的时候,着重品味这些字词句,领悟它们的妙处,然后进行一些仿写训练,效果可能会不错。学习《背影》的时候,将父亲穿过月台去买橘子的那一系列动词找出来并仔细揣摩它们的好处,然后进行语段的仿写,也用一系列的动词来描写某个动作。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写一段话。学生就会主动去阅读,去寻找可供模仿的丰富多彩的语言范例,从而进入一种自觉模仿的阶段,刻板的模仿会逐渐被创新性的模仿替代,语言表现力会不断上新台阶。
  学生经过对文章结构和语言的一系列模仿训练之后,会领悟到原来作文可以这样写。知道了写作应该写什么,应该怎么写之后,原来对写作的恐惧感会消失,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三、写作模仿值得注意的问题
  虽然说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写作要从模仿开始,但是也要注意模仿不是抄袭,它与抄袭虽然只一步之差,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模仿是仿效别人,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照葫芦画瓢”;抄袭是全盘拿来,“照葫芦画葫芦”。模仿的过程是从无我到有我,这也体现着学习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原则。模仿是“拿来主义”,是把别人的经验和成果直接为我所用,可以使我们事半功倍。
  模仿只是一种手段,创造才是最终目的。通过模仿,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写作技能以及常见文体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为技能写作和创造写作打好基础。也就是说,模仿的目的不在于模拟,而在于创新,在于通过模仿示范文章的独特风格获得创新意识,并写出与示范文章相近但不相同的具有新意的文章。而模仿本身也为文章写作的创新提供了必备的条件。首先,通过模仿,学生可以学习与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从而为创造性写作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各种类型示范文章的模仿,可以将不同文章的特征进行综合,从而为新思想的产生提供信息上的准备。
  写作训练就要有意识地不断地引导学生向创造阶段发展,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张志公先生明确指出,由仿到创“具有反复性,不是一次完成的”。学生的写作,总是由不会到较会,由不好到较好,模仿成分由多到较少,再到更少;而创造成分由不多到较多,再到更多,“如此循环反复,逐步提高。”在写作学习中,也必须先通过模仿获得基本的文章写作技能,然后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禹旭红.作文写作:始于模仿,臻于创造[J].职业时空,2008(9).
  [3]禹旭红.关于作文教学改革中模仿问题的思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5):116-119.
  (作者单位 浙江省永康市清溪初